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属于借条吗

属于借条吗

2022-10-16 15:3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重庆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16回复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就是借条.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或撕毁。它是一种凭证性文书。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商业管理方面。 从法律的角度看,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有借条一般是不算诈骗的,有以下条件的算诈骗: 1、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具有非法占有; 2、行为人往往通过虚构事实、隐瞒事实取得对方信任; 3、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表现为随意挥霍。

陈芃綦律师

广东知恒(广州)律师事务所

借条属于合同。借条的基本内容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罚金、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姓名、借款日期等要件。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债权人除了妥善保存借条以外,还应注意留存能够证明债权的其他证据,比如转账记录等。

律师普法更多>>
  • 假借条属于诈骗吗?
    假借条属于诈骗吗?

    出借人通过写假的借条逃避债务偿还的,是属于诈骗的行为,如果出借人不偿还债务的,出借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2020.08.17 121
  • 借条属于合同是吗
    借条属于合同是吗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不属于合同,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或撕毁。

    2021.01.14 106
  • 借条属于合同法吗
    借条属于合同法吗

    借款条算合同,借条算借款合同和履行合同证明文件。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至于双方是不是按照借条上的内容履行的,需要根据事情情况具体分析,并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2021.03.16 76
专业问答更多>>
  • 借条属于借款合同吗?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形式及内容】借款合同应当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类型

    2021-11-07 15,340
  • 借条属于书证吗?

    单纯的借条算证据,它能够证明借贷关系存在。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对方的条子,就

    2022-08-19 15,340
  • 借钱的借条是属于双倍借条吗?

    按实际情况,并没有供高利贷就需要打双倍借条的情形,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借贷并出具借条。 双倍借条是真的吗可参考以上的回答。

    2022-08-29 15,340
  • 借条属于实践合同吗?

    借条一般见于公民个人之间的借款,内容比较简单,金额较小,法院规定的案由是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而借款合同多见于银行与借款人签订,金额较大,内容相对复杂,一般还有担保人,法院规定的案由是借款合同纠

    2022-08-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借条的效力要大于欠条吗 01:28
    借条的效力要大于欠条吗

    借条的效力不一定会大于欠条,但是如果欠条内容不合法或者内容不真实,这时候有效借条的效力就会大于欠条。因此,一般来说,借条与欠条之间不存在效力强弱的比较,只存在效力有无的区分。借条和欠条,都能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都需要符合民事诉讼

    813 2022.04.17
  • 借款借条算合同吗 00:51
    借款借条算合同吗

    借款借条算是合同。借条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借款合同关系,借条本身是借款合同的凭证,每一个借条背后都是一个借款合同,因此,借款借条算合同。借条的基本内容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本外币)、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罚金、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

    1,903 2022.04.17
  •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00:54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交付财物,使行为人因此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的,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5,424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