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警察犯罪的刑法条文是什么?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的处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冒充警察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1、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联防人员,以抓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定性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款。“因此,冒充人民警察罚款的构成招摇撞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的判刑为: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冒充警察招摇撞骗借钱罪,但是规定了招摇撞骗罪的量刑处罚规定。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
冒充警察找招摇撞骗罪如何判刑
根据《刑法》第372条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成立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罪。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而情节严重的,如战时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因冒
2020.05.24 274 -
如何辨别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
冒充警察的行为人犯招摇撞骗罪的,应这样判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10.02 189 -
冒充警察的是什么罪
冒充警察很可能会构成招摇撞骗罪。依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应当从重处罚。
2020.04.21 212
-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是什么罪
冒充人民警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口头上讲自己是警察,但未穿着人民警察服装,也未出示任何证件;出示假的警察证件,对他人宣称自己是人民警察,但未穿着人民警察服装;穿着人民警察服装,但未出示假的警察证件
2022-08-14 15,340 -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什么罪
对于冒充警察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记者采访了云南睿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俭。杨俭告诉记者,《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
2022-08-14 15,340 -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是什么罪名
招摇撞骗罪认定主要看是否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从事招摇撞骗活动,这是本罪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对于这种犯罪的认定,只看具体行为,存在招摇撞骗行为的话,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案处理,对于诈骗数额没有数额
2022-05-19 15,340 -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是什么罪名
招摇撞骗罪认定主要看是否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从事招摇撞骗活动,这是本罪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对于这种犯罪的认定,只看具体行为,存在招摇撞骗行为的话,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案处理,对于诈骗数额没有数额
2021-03-16 15,340
-
01:01
什么是招摇撞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
1,479 2022.04.17 -
01:03
什么是指招摇撞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
1,424 2022.04.15 -
00:57
招摇撞骗罪是什么意思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冒充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人员;二是此种国家机关人员冒充他种机关工作人员,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冒
3,26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