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犯罪的情形哪些情况下构成诈骗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可以证明行为人没有诈骗故意的,不能以犯罪论处:(1)不知使用的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的。一般来说,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大多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诈骗故意,因为行为人自已是否拥有信用卡其本人应该是清楚的。但实践中可能还有这类情况,即他人谎称为行为人办了信用卡而将伪造、作废的信用卡交由行为人去获取财物,行为人对此信以为真。对类似这种情况当然不能认为行为人有诈骗故意。(2)误用他人信用卡或者虽系冒用但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人自己拥有信用卡但因过失或其他原因拿错他人的信用卡而使用的,行为人并非出于故意,当然不能以犯罪论处,还有行为人对使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明知的,但行为人是出于开玩笑、解自己燃眉之急等原因而使用,过后立即向合法持卡人说明并予以偿还的,由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不应以犯罪论处。(3)善意透支。善意透支是允许的,因此不存在构成犯罪的问题。对于区分行为人的透支是属于善意还是恶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行为人连续透支造成巨大透支额或者对已透支额未按期归还又继续超限额透支且拒不偿还的均可认为属恶意透支;如果行为人在限额内透支或虽超过限额透支但按期偿还的则属于善意透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诈骗罪的构成条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的公私财物;主体是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
哪些情形构成诈骗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情况可以构成诈骗罪: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同时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2020.10.10 139 -
哪些情形构成诈骗罪呢?
构成诈骗罪的情形有: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故意。
2020.06.04 146 -
诈骗罪的构成有哪些情形
诈骗罪的构成有下列情形: 1、犯罪对象为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素是利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 3、主要要素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
2022.03.26 286
-
什么情况下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构成的情况
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
2022-07-15 15,340 -
诈骗罪在哪些情况下构成
具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情形的就可以认定为诈骗罪。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
2022-07-04 15,340 -
诈骗罪在哪些情况下构成的
具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情形的就可以认定为诈骗罪。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
2022-05-24 15,340 -
诈骗罪中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罪构成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
2022-03-18 15,340
-
01:02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 1、诈骗罪得侵犯的客体,主要为他
7,428 2022.04.15 -
01:10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1、虚假诉讼要构成犯罪,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仅仅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该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
1,568 2022.04.17 -
01:12
诈骗多少构成犯罪不同省市对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有所不同。根据我国相应法律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千元以上的,即构成犯罪。 一般情况下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达到“数额较大”;金额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为
2,173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