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欠钱不还的话还有什么途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欠款纠纷产生后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只要运用及时和恰当,就会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债权人常常为了不伤和气,协商阶段的时间拖得太长,从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机。申请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见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收回欠款的最大好处就是时间短、见效快。当然若债务方在法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则必须通过诉讼程序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债不还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1、协商方式: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
欠债不还最快的解决方式是与债务人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了,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起诉法院判决后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欠债不还的解决途径有什么
欠钱不还的解决途径有: 1、与对方沟通,协商解决; 2、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请求相关机构进行调解; 3、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 4、纠纷无法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0.04.02 108 -
欠债不还有什么途径解决
欠债不解决的途径有: 1、首先进行协商处理; 2、协商不成的,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调解失败的,可以向有关机构提起仲裁; 4、仲裁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 5、申请支付令。
2020.10.11 152 -
欠债不还的途径有哪些
欠债不解决的途径有: 1.首先进行协商处理; 2.协商不成的,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调解失败的,可以向有关机构提起仲裁; 4.仲裁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 5.申请支付令。
2020.03.26 122
-
欠债不还的解决途径有什么
欠钱不还的解决途径有: 1、与对方沟通,协商解决; 2、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请求相关机构进行调解; 3、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 4、纠纷无法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2-06-06 15,340 -
欠债不还有什么途径解决
解决欠债不还的具体途径有债权人准备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向人民法院申请还款的支付令;由当事人自行和解解决;或者由第三方组织或者个人来调解解决。
2022-11-23 15,340 -
欠债不还有什么途径解决
1、和解。 协商和解的方式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协商得出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最好可以签订还款协议等协议书,根据双方约定的方式来履行债务。也可以是在第三人的调和和见证下签订
2023-03-29 15,340 -
欠债不还通过什么途径还债呢
欠债不还采取解决的途径有: 1.首先进行协商处理; 2.协商不成的,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调解失败的,可以向有关机构提起仲裁; 4.仲裁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
2023-03-03 15,340
-
01:10
欠钱不还的人不接电话怎么办欠钱不还的人不接电话就可以直接到债务人的家里找他,让他进行还钱。如果债务人不还钱,债权人在法定的诉讼时效进行起诉债务人就可以。如果人民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的情况下,债务人依旧不还钱,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5,075 2022.04.15 -
00:55
欠钱不还还不接电话怎么办向人民法院起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找亲属代还。欠钱不还还不接电话,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向人民法院起诉。向法院起诉的,原告应当向法院提供借条,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2,在获得生效判决后,债务人拒不执行
4,513 2022.04.15 -
01:07
有人欠钱不还打电话不接怎么办如果对方欠钱到期不还,而且还不接电话,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他发出支付令,令他还钱。申请支付令在诉讼上叫督促程序,适用于金钱债务和有价证券债务,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应该明确,债权人有比较充分的证据,如有欠条、借据等。并
2,16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