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交警无法追究责任怎么办

交警无法追究责任怎么办

2022-06-25 10:3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台湾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6-25回复

警察无法认定责任需要搜集证据到法院起诉参考如下法条主张对方赔偿。 第二十六条交警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人民法院也无法认定当事人过错的,如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同时可根据双方车辆状况、受损害的程度,在10%范围内予以适当调整;如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机动车应承担60%-70%的责任。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时可适用公平原则。

张新仕律师

广东连越(深圳)律师事务所

交通肇事怎么追究责任需要根据情节确定:肇事者不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不予判刑;肇事者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定,造成重大事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律师普法更多>>
  •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新修订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与1999年6月11日公布施行的规定相比,新规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案,不受执法过错责任人单位、职务、职级变动或者退休的影响,终身追究执法过错责任。规定指出

    2020.07.03 893
  •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哪些责任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哪些责任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追究上述责任可以向被告住所地、犯罪地、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进行起诉。

    2020.10.24 603
  • 交警无法认定车祸责任怎么办?
    交警无法认定车祸责任怎么办?

    交警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告知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2020.03.17 97
专业问答更多>>
  • 交警无法认定责任怎么办

    警察无法认定责任需要搜集证据到法院起诉参考如下法条主张对方赔偿。 第二十六条交警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人民法院也无法认定当事人过错的,如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同时可根据双方车辆状

    2022-03-21 15,340
  • 交警拖走车辆后交警还要追究责任吗

    1、交警拖你的车,分析应该是要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个鉴定,这个是必经程序。 2、你们的事情最终交警会做出责任认定。对方在医院不出院,将来你可以申请法医鉴定对其住院期间治疗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鉴定,到时你只

    2022-01-13 15,340
  • 无照经营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个体工商户未经登记擅自开业的,属无照经营行为。 依据国务院颁发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 1.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2.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

    2022-05-17 15,340
  • 交通事故二次撞击没交警追究责任怎么判

    交通事故二次撞击怎么认定责任,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痕迹的方面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

    2022-04-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117 2022.04.17
  •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 01:03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

    违法强制拆迁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被征收人房屋的,侵犯房屋所有权人产权的,应当依法责令行政机关承担全面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在强

    1,001 2022.04.17
  •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203 2022.04.17
交通事故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