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民法典债务人死后债务怎么处理
民法典债务人死后债务怎么处理

民法典债务人死后债务怎么处理

2021-03-30 645
普法内容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针对债务的规定,债务人死亡之后,由债务人的继承人继承其债务。因为我国法律中的继承不仅是继承其财产,也要继承其债务,实际上是要先用债务人的遗产清偿债务。但如果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不愿意继承的,则债权人能够获得的清偿金额就是债务人的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债务人死亡其债务应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之后怎么办
    债务人死亡其债务应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之后怎么办

    债权人可以找到已故欠债人的继承人,向其告知债权人对欠债人享有的债权情况。欠债人的继承人若要继承遗产,其应当首先从遗产实际价值中清偿债权人的债务。若遗产价值不足以清偿债务,欠债人的继承人可以不用偿还,继承人自愿偿还超过遗产价值的债务除外。

    2021-01-27 110
  • 死亡债务人死亡债务人也死亡后债务怎么办
    死亡债务人死亡债务人也死亡后债务怎么办

    人死债不灭,债务人死亡的,其债务应当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对于债务人的过世债务,债权人可以请求其继承人还,继承人需要以所得遗产额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偿还的债务。

    2021-01-11 207
  • 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债务
    如何处理债务人死亡债务

    债务人死亡后债务可以由继承人偿还。 遗产继承首先是需要偿还债务完毕之后才能够对剩余财产进行继承。遗产继承有债务,首先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其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

    2021-03-22 116
专业问答更多>>
  • 离婚后债务怎么处理民法典

    离婚后的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对外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且离婚时应当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解决共同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履行法定扶

    2023-02-04 15,340
  • 债务人死亡,债务如何处理民法典,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债务人死亡,如果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则债务应当由其配偶负责偿还,债权人可以向其配偶主张债权。因为法律规定,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双方都有负责偿还的责任。 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则债务人的债务应当用

    2023-08-08 15,340
  • 民法典夫妻离婚后债权债务怎样处理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

    2022-06-13 15,340
  • 2022年民法典中债务人逝世债务如何处理

    1、向死者的配偶追偿。 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死者生前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从死者遗产中偿还。 继承人在继承死者遗产的同时,也负有清偿债务的义

    2023-05-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债务人死后无继承人怎么办 01:19
    债务人死后无继承人怎么办

    首先,债务人死亡后,债务并不会归于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 主要的追讨方式如下: 1、若债务人留有遗产,且尚未被继承的,应当按照“遗产应当优先清偿其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的规定,债

    1,170 15,340
  • 什么是民法典不定期债务 01:07
    什么是民法典不定期债务

    民法典在合同解除制度中新增了持续履行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该条中所说的不定期,是指合同约束力持续时间不定,而非履行期限不定。另外,在明确规定任意解除权外,还设定了解除方式上的义务,即解除权应当通知对方,并且是在合理

    2,074 15,340
  • 债权债务纠纷怎么处理 01:14
    债权债务纠纷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债权债务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和解。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在平等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当事人双方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仲裁。若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也

    1,045 15,340
胡文学律师 胡文学律师

广东国凡律师事务所 | 高级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3-7777-239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