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提存权是否是法定
提存权是否是法定

提存权是否是法定

2021-01-06 68
普法内容
提存权是法定的。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能够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能够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第五百七十一条规定,债务人将标的物或者将标的物依法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交付提存部门时,提存成立。 提存成立的,视为债务人在其提存范围内已经交付标的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执行款是否提存于法院呢?
    执行款是否提存于法院呢?

    执行款不提存于法院。公证处为法定提存部门,人民法院是不能作为提存部门的。提存,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的制度。

    2021-03-29 23
  • 合同提存是否有效
    合同提存是否有效

    合同提存的效力如下: 1、自提存有效成立时起,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消灭。有效的提存,即视为债务人履行了债务。 2、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3、债权人享有随时领取

    2021-04-20 61
  • 定期存单提前支取是否可以
    定期存单提前支取是否可以

    是的,可以部分提前支取,利率将按活期计算。部分提前支取,若剩余定期存款不低于起存金额,则对提取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剩余部分存款按原定利率和期限执行。 若剩余定期存款不足起存金额,则应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

    2020-02-01 128
专业问答更多>>
  • 赔偿金法院是否可以提存

    法院不可以提存赔偿金。赔偿金一般是专属于个人的人身赔偿,属于个人的专属权利,不适于提存。可以提存的是适于提存的标的物或者提存费用较合理的标的物。

    2022-06-25 15,340
  • 赔偿金法院是否可以提存?

    法院不可以提存赔偿金。赔偿金一般是专属于个人的人身赔偿,属于个人的专属权利,不适于提存。可以提存的是适于提存的标的物或者提存费用较合理的标的物。

    2022-06-28 15,340
  • 什么是法院提存

    没有法院提存这一说法。提存,是指由于法律规定的原因债务人难以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将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而消灭债务的制度。提存是一种履行的替代。提存的意义,可使债务人将无法交付债权人的标的物交付提存

    2022-06-13 15,340
  • 提存是否是债权人免除债务责任的方式

    一、提存是清偿债务的一种特殊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债权人的原因使债务人无法直接向债权人还债,债务人可将要还的钱或物提交于法定的提存机关,由提存机关按法定程序交付给债权人。自提存之日起,

    2022-03-1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合同提存的条件是什么 01:20
    合同提存的条件是什么

    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的条件:债权人拒绝受领且没有正当理由;债权人失踪;债权人死亡没有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没有确定监护人;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很难履行债务的。 依照我国法律,债务人可以拍卖或者变卖,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太高的标的

    827 15,340
  • 婚内协议书是否存在有法律效力 00:53
    婚内协议书是否存在有法律效力

    婚内协议书必须符合合同的生效条件,才具有法律效力: 1、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 2、双方签订协议时,必须是平等的、自愿的; 3、协议必须是书面的,因为是婚内协议,因此也必须存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 4、双方签订的婚内协议不得

    22,500 15,340
  • 股权代持是否合法 00:54
    股权代持是否合法

    股权代持,又可以被称为“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者假名出资”,主要指的是他人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约定,以他人的名义代替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者股份处置的方式。 首先,法律是认可股权代持的合法性的;其次股权代持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8,456 15,340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