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遗弃罪的认定标准有什么
遗弃罪的认定标准有什么

遗弃罪的认定标准有什么

2022-04-14 280
普法内容
遗弃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承担法律扶养义务并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2、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4、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对年老、年幼、生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予以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遗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 ?
    遗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 ?

    遗弃罪量刑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是遗弃罪。

    2020-06-12 94
  • 夫妻之间遗弃罪量刑处罚是什么遗弃罪的认定
    夫妻之间遗弃罪量刑处罚是什么遗弃罪的认定

    夫妻之间犯遗弃罪,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

    2020-09-09 142
  • 生活中遗弃罪应承担哪些认定标准
    生活中遗弃罪应承担哪些认定标准

    生活中,遗弃罪的认定标准应是: 1、主体为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

    2020-03-18 80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认定遗弃罪,遗弃罪的行为有没有严重,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根据该罪的构成要件,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

    2022-03-18 15,340
  •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遗弃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遗弃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亲告罪,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亲告罪一共有5种: 1.刑法246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2022-06-12 15,340
  • 遗弃罪的标准是什么遗弃罪怎么构成

    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构成遗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符合下列要件构成遗弃罪: (1).对年老、年幼、患

    2022-05-24 15,340
  •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遗弃罪的情节恶劣认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

    2022-01-2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遗产债务的范围与认定标准有哪些 01:09
    遗产债务的范围与认定标准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遗产债务主要是被继承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应当偿还的债务。税款包括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债务包括被继承人的因合同、侵权等原因所承担的债务。如买卖合同尚未支付的货款,因不当得利而需要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因侵害他人利益所

    882 15,340
  • 如何判定遗弃罪 01:08
    如何判定遗弃罪

    判定遗弃罪的标准如下: 1、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 2、该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 3、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根据

    472 15,340
  • 脱逃罪认定标准 01:27
    脱逃罪认定标准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在受审、押解途中逃跑的,也属于脱逃行为。脱逃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是直接故意。脱逃包括暴力脱逃和非暴力脱逃,也包含单人脱逃和多人脱逃。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脱逃,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1,46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王一辰律师 王一辰律师

广西国观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刑事辩护、知识产权
咨询律师
181-7218-620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