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什么

2022-05-11 1,816
普法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主要包括: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是自愿行为而非受人欺诈、胁迫所致,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不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期限,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届满时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它成立的要件和有效条件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它成立的要件和有效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以上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它以民事行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宣告成立;只要行为人具备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该民事法律行为就具有法律效力。

    2021-03-12 371
  • 民法典规定什么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规定什么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1-02-27 417
  • 民事行为生效有哪些条件
    民事行为生效有哪些条件

    民事行为生效的条件有: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着眼于表意行为的事实构成,此类规则的判断不依赖于当事人后来的意志;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却着眼于当

    2023-05-03 222
专业问答更多>>
  •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需要注意的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和基础,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四)形式合乎法

    2022-03-01 15,340
  • 民事法律行为到什么时候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法律约束力。 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的行为自法律行为成立之日起生效。也就是说,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时间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原则上是一致的。 如果双方有另行约定生效时间或

    2023-08-04 15,340
  • 2022年民事法律行为何时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

    2022-11-27 15,340
  • 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的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答: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和基础。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022-03-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根据本讲违反哪些法律的民事行为无效 00:58
    根据本讲违反哪些法律的民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出现下列的七种民事行为,会被认定为无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

    2,016 15,340
  • 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包括 01:27
    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包括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合同生效需要满足下面几个要件: 第一,当事人需要具备订立合同的相应的能力。这个意思指的是,合同主体需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行为独立的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二,合同的内容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1,271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374 15,340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