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2022-12-02 101
普法内容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既遂法院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结果犯,对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构犯罪,不予立案。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行为人的行为构成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既遂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的规定

    2020-02-22 58
  • 如何确定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
    如何确定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

    符合以下要件确定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 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要件: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 4.客观要件:在

    2020-03-24 96
  •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是如何构成的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是如何构成的

    非法销售窃听器材罪,是违反法律规定,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窃听器材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间谍专用器材是国家安全机关用来进行秘密侦察、联络的工具。 2、客观要件。 本

    2020-11-26 96
专业问答更多>>
  • 非法利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量刑

    对在公共场所偷拍和窃听恋人亲热,在公厕,澡堂偷窥偷拍,等等此类道德败坏的恶劣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如何定罪?答复:你所咨询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节和程度,有可能构成以下几种犯罪:1、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

    2022-02-27 15,340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属结果犯,只要行为人违法相关规定,使用窃听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即构成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那在司法实践中,该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换句话说,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

    2022-02-22 15,340
  • 2022年法院对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如何裁判

    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

    2022-11-20 15,340
  • 窃听罪罪与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界定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

    2022-06-0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量刑 01:10
    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量刑

    如果单位或行为人实施了伪造、盗窃、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了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依法判

    1,739 15,340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解释 01:05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作出了下面几点规定: 第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指的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十亩以上; 第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指的是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以此来

    7,896 15,340
  •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 判几年 01:14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 判几年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的,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表现形式包括:设立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等。需要注意的是,

    2,282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晏华明律师 晏华明律师

广东普罗米修(光明)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企业法律顾问、公司法、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8883-1456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