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环保的行政处罚期限是多长时间
环保的行政处罚期限是多长时间

环保的行政处罚期限是多长时间

2020-05-24 222
普法内容
环保的行政处罚期限,是在两年之内。如果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一般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该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七条 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行政处罚罚款延期最长期限是多少
    行政处罚罚款延期最长期限是多少

    行政处罚罚款延期的最长期限是不超过二年。如果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再予以处罚。而罚款延期的期限也不能超过该期限,具体期限则由行政机关视当事人的困难情况来决定。

    2020-07-20 388
  • 环保行政处罚
    环保行政处罚

    环保局可以实施的行政处罚种类主要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020-09-22 249
  •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

    2020-02-13 115
专业问答更多>>
  • 行政处罚保存期限是多长时间

    行政处罚档案保存年限为永久保存。 【法律依据】《档案法》及《公安档案管理规定》第八条四项的规定:收集保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公安档案、资料; 并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同级公安档案馆移交;同级未设公安档

    2022-05-24 15,340
  • 行政处罚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期限:“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

    2022-08-20 15,340
  • 环保处罚行政复议多长时间

    1、环保处罚行政复议应当在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

    2022-05-13 15,340
  • 行政处罚期限多长时间

    1、行政处罚期限二年,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

    2022-05-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01:12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十三年至无期限服刑。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低于十三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罪犯终身自由的刑罚,是对严

    1,446 15,340
  •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00:57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借条是不存在有效期限的。借条生效后,应当永久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因一定的时间丧失法律效力,借条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235 15,340
  • 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长 01:17
    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长

    行政复议的期限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其次是行政机关受理复议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 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我国行政复议法明文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侵犯时,可自其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320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