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自动到案如何认定
自动到案如何认定

自动到案如何认定

2020-01-12 99
普法内容
如何认定“自动到案”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也视为自动到案: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 3、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认定经传唤自动到案的自首
    如何认定经传唤自动到案的自首

    认定经传唤自动到案的自首的标准如下: 1、行为人接到传唤后,在并无外力强制或者其人身处于自由状态,自行前往司法机关到案的; 2、无论司法机关是否掌握证据或者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行为人主观上均具备自动投案的主动性或自愿性。

    2020-04-16 131
  • 肇事中如何认定自动投案?
    肇事中如何认定自动投案?

    交通肇事自首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是交通肇事后需自动投案,另一方面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2020-05-26 81
  • 自动到案的认定方式有哪些
    自动到案的认定方式有哪些

    自动到案(自动投案)的认定方式为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同时存在可以认定视为自动投案的几种情形,包括向单位等负责人

    2022-04-12 1,686
专业问答更多>>
  • 自动到案如何认定

    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也视为自动到案: 1、犯罪

    2022-05-18 15,340
  • 自首应如何认定自动到案

    怎么认定自首中的自动到案:行为人自动投案后,必须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 (1)主要犯罪事实是指对行为性质的认定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情节[即定罪事实]以及对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情节[即重大量刑事实]:经

    2022-08-31 15,340
  • 如何认定盗窃自动到案

    如何确定自动案件自动自首,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虽然被发现,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采取强制措施,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

    2021-12-31 15,340
  • 如何认定自首中的自动到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关于“自动投案”的具体认定《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七种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体现了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根据《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的规

    2022-03-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体内藏毒的自首如何认定 02:49
    体内藏毒的自首如何认定

    体内藏毒的自首分为两种: 1、一般自首,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自动投案,即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之后归案之前,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听候司

    323 15,340
  • 自行委托的鉴定法院如何认定 01:03
    自行委托的鉴定法院如何认定

    自行委托的鉴定,只要对方无法对该鉴定提出异议,那么法院就会使用该鉴定作为有效证据。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出具的鉴定意见,属于法定八种证据种类之一。但是当事人自行委托的鉴定意见,其证明力可能受到对方当事人的证据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影响。 依照最高

    1,932 15,340
  • 员工自动离职 劳动法如何规定 01:04
    员工自动离职 劳动法如何规定

    没有自动离职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如果是正式同员工的话,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协

    3,247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