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判缓刑的依据是什么啊?
判缓刑的依据是什么啊?

判缓刑的依据是什么啊?

2020-04-23 81
普法内容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未成年判缓刑有什么依据
    未成年判缓刑有什么依据

    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具体规定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

    2020-02-23 72
  • 判缓刑有哪些依据
    判缓刑有哪些依据

    判缓刑的依据主要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

    2023-01-06 120
  • 判缓刑的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要依据什么条
    判缓刑的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要依据什么条

    被判缓刑的再犯罪不构成累犯。首先,累犯是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其次,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最后,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

    2020-12-24 61
专业问答更多>>
  • 盗窃一万元能判缓刑吗判刑依据是什么

    1、盗窃涉案一万元,属于盗窃罪中“数额较大”标准,依法量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犯罪嫌疑人积极认罪悔罪、对被害人退赔取得谅解的,可以争取缓刑机会,但不是绝对的。

    2023-06-07 15,340
  • 判缓刑有哪些依据,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判缓刑的依据主要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

    2023-06-16 15,340
  • 故意杀人判缓刑有什么依据

    故意杀人情节轻微,能够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有可能会被判处缓刑。对于犯罪者年龄未达到十八或十六周岁、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可以从轻处罚。 根

    2023-06-28 15,340
  • 交警带回去判了缓刑,醉酒缓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1、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处拘-役,一般符合缓刑条件,可以宣告缓刑,由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 2、《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2022-08-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行政行为违法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00:59
    行政行为违法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行政行为违法判决的依据包括:1、证据确凿,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真实存在;2、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即适用了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条文款项;3、符合法定程序,有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时,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严格

    1,737 15,340
  • 什么是判刑五年缓刑一年 01:31
    什么是判刑五年缓刑一年

    不存在判刑五年缓刑一年的说法。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其次,缓刑考验期必须比原判刑期长,判刑五年缓刑一年是

    1,097 15,340
  •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01:35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以下的法律法规进行伤残鉴定: 1、可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针对受害人的受伤情况鉴定具体的伤残等级,以便确定赔偿金额。 2、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受害人要对自己的受伤

    707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