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民间借贷纠纷有哪些法律制度
民间借贷纠纷有哪些法律制度

民间借贷纠纷有哪些法律制度

2021-04-15 245
普法内容
民间借贷是一种私人之间或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基于自愿的原则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民间借贷有哪些纠纷 怎么防范民间借贷纠纷
    民间借贷有哪些纠纷 怎么防范民间借贷纠纷

    民间借贷的纠纷如下: 1、借款未出具借条纠纷。 2、还款未收回、销毁借条(借据)纠纷。 3、借条非借款人本人书写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的防范: 一、要知根知底。 二、要保留证据。 三、要有担保人。 四、要注意诉讼时效。 五、要规范借款手续。

    2021-03-31 179
  • 民间贷款纠纷案件民间借贷纠纷证据有哪些
    民间贷款纠纷案件民间借贷纠纷证据有哪些

    民间贷款纠纷案件的证据一般包括: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例如物证、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依法收集的证据。

    2020-04-16 166
  • 民间借贷有哪些纠纷有没有民间借贷合同的
    民间借贷有哪些纠纷有没有民间借贷合同的

    民间借款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灵活、简便、快速、收益率高等几点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民间借贷也越发活跃起来,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变得多起来。最常见的是借款利息纠纷。

    2021-01-20 121
专业问答更多>>
  • 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法律讲座有哪些

    对于您提的问题民间借贷纠纷法律讲座的有关内容,我给的答案是: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与买卖合同混合情形的认定问题当事人通过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

    2023-04-01 15,340
  • 有民法典的民间借贷有哪些债权转让制度

    可以。债权转移的有效需要通知债务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

    2022-10-12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通知制度有哪些内容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2022-07-31 15,340
  • 实施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纠纷各项准则有哪些

    1、人民法院审查贷款纠纷案件的起诉时,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没有书面借据或者不能提供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或者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词,以支持自己的主张。2、私人贷款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

    2022-01-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间借贷纠纷怎么解决 00:57
    民间借贷纠纷怎么解决

    民间借贷的纠纷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解决、人民调解、强制执行、仲裁、督促程序和支付令、诉讼、诉讼调解和仲裁调解。民间借贷纠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而产生的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

    1,392 15,340
  • 一般民间借贷纠纷法院会判刑吗 01:16
    一般民间借贷纠纷法院会判刑吗

    对于一般的民间借贷纠纷,由于涉及的只是普通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双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法院当然不会做出判刑处理。换句话说,因为民间借贷一般涉及的只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都不需要启动特殊的刑事审判程序,因

    2,038 15,340
  •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414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