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标准是什么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标准是什么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标准是什么

2020-08-10 71
普法内容
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3、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疫情信息依法判几年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疫情信息依法判几年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疫情信息的会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会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020-07-31 120
  • 怎样才会构成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怎样才会构成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符合下列条件才会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是故意; 3、犯罪客体是社会秩序; 4、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传播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020-05-14 84
  • 哪些条件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哪些条件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客体是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等条件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2020-04-17 93
专业问答更多>>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疫情信息,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定量刑是指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

    2021-11-04 15,340
  • 什么是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

    2022-07-19 15,340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

    2022-07-19 15,340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7-2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01:31
    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故意编造恐怖信息,比如: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仍然故意向外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

    1,591 15,340
  • 传播不良信息怎么定罪 01:14
    传播不良信息怎么定罪

    传播不良信息属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处罚标准是: 1、传播不良信息,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

    4,157 15,340
  •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属于什么罪 01:00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属于什么罪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属于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

    4,013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