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认定虚假广告罪应注意划清几种界限
认定虚假广告罪应注意划清几种界限

认定虚假广告罪应注意划清几种界限

2020-08-13 89
普法内容
认定虚假广告罪需要注意划清的界限: 1、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广告经营的管理制度; 4、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违反国家广告的管理法规,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那么新广告法如何界定虚假广告
    那么新广告法如何界定虚假广告

    有以下情形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

    2020-04-19 149
  • 虚假广告罪罪名定性
    虚假广告罪罪名定性

    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 1、获利在10万元以上的; 2、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利用广告做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利用广告做虚假宣传的; 4、造成人身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2020-07-11 84
  •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侵的对象不同。前者侵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非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后者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第二,客观方面不同。前者采用广告作为虚假宣传的具体手段,后者采用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欺骗手段; 第三,犯罪

    2022-04-15 88
专业问答更多>>
  • 虚假广告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规定:经营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020-12-23 15,340
  • 虚假广告罪认定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的关键看利用虚假广告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情节严重。属于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如果情节尚属一般不应以犯罪论处,可以适用民事或者行政处罚措施。 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根据《

    2020-12-23 15,340
  • 虚假广告罪认定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的关键看利用虚假广告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情节严重。属于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如果情节尚属一般不应以犯罪论处,可以适用民事或者行政处罚措施。 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根据《

    2020-12-23 15,340
  • 如何认定虚假广告罪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正确区分在哪里?

    虚假广告罪是如何认定的?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正确区分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存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

    2022-05-0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广告合同分为几种 01:14
    广告合同分为几种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广告合同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广告制作合同,是一种由广告经营者与广告主就广告作品的设计、制作所签订的合同。广告制作合同一般被归类为承揽合同。 第二种是广告发布合同,是一种由广告发布者与广告主或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

    1,962 15,340
  • 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罪 00:58
    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罪

    虚假出资罪的认定条件如下: 1、犯罪行为人必须为公司的发起人或者股东; 2、犯罪行为人必须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 虚假出资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

    381 15,340
  •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01:05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虚假广告,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进行起诉。在合同成立的过程中,由于虚假广告内容的不真实,可以归结为民事欺诈。在规范这种现象中,我国的行政法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都对此有所规定。消费者主要根据民事法律法规,追究广告商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161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