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执法人员与被处罚人是朋友是否回避理由
执法人员与被处罚人是朋友是否回避理由

执法人员与被处罚人是朋友是否回避理由

2020-10-30 87
普法内容
如果执法人员与被处罚人是朋友,并且有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该执法人员应当回避;而当事人如果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 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帮朋友打架是否会被处罚
    帮朋友打架是否会被处罚

    帮朋友打架是会受到处罚的,若是导致受害人轻微伤及以下的则是行政拘留,会被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若是造成行为人轻伤及以上的,则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020-04-27 153
  • 朋友圈侮辱他人是否违法
    朋友圈侮辱他人是否违法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应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但是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在朋友圈中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

    2020-07-08 514
  • 人民调解员是否需要回避?
    人民调解员是否需要回避?

    人民调解法对调解员的回避等问题没有规定,主要考虑是: 人民调解一般具有地域性特点,人民调解员通常是社区成员、村集体成员、企业的员工等,从实际情况看,某些民间纠纷,特别是婚姻家庭纠纷,让那些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更能为当事人

    2020-03-06 147
专业问答更多>>
  • 执法人员与被处罚人是朋友回避吗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亲属关系的,执法人员应主动提出回避申请,以免影响依法、公平、

    2022-05-16 15,340
  • 执法人员与被处罚人是朋友回避吗?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亲属关系的,执法人员应主动提出回避申请,以免影响依法、公平、

    2022-06-19 15,340
  • 审判员是被告的朋友是否需要回避

    审判员是被告的朋友是否需要回避要看与被告关系的程度是否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如果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回避或者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该审判员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

    2022-02-15 15,340
  • 审判、执行人员的回避理由是什么?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

    2021-09-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犯法吗 00:51
    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犯法吗

    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犯法。因为朋友圈发别人照片骂人,可能会侵犯公民的肖像权,情节轻微的,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4,240 15,340
  • 欺骗他人或者朋友将财物拿走,是否会坐牢 01:14
    欺骗他人或者朋友将财物拿走,是否会坐牢

    欺骗他人或者朋友将财物拿走,不一定会坐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虚构事实或者陷阱,使他人陷入错误,并获取他人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就涉嫌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3000元以上,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北上广等城

    617 15,340
  • 朋友借钱怎么要回来 01:13
    朋友借钱怎么要回来

    朋友借钱不还的对付方法: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到后,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

    10,817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