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团队诈骗罪能保释吗
团队诈骗罪能保释吗

团队诈骗罪能保释吗

2020-12-28 73
普法内容
犯诈骗罪可以委托律师申请取保候审。所谓的保释,在我国就是取保候审。意思就是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取得保证后(保证人保或保证金保),等候审判。我国确定的是法院统一定罪原则。对于那些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从理论上说都是无罪的。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那个团队在主播团队中属于诈骗犯罪吗
    那个团队在主播团队中属于诈骗犯罪吗

    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如果符合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条件,就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0-11-16 99
  • 诈骗团队老板如何处罚
    诈骗团队老板如何处罚

    团伙诈骗经理的罪责的量刑标准以诈骗数额为准。诈骗公私的财物数额巨大的量刑标准如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诈骗情节特别严重的,经理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2020-11-07 138
  • 法律规定主播团队诈骗算共同犯罪吗
    法律规定主播团队诈骗算共同犯罪吗

    主播团队诈骗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共同以直播为名而行使诈骗行为,诈骗他人财物,符合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条件,就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

    2020-05-25 101
专业问答更多>>
  • 主播团队诈骗算共同犯罪吗

    主播团队诈骗,如果参与者都是出于故意,且是诈骗罪的适格主体,那么算共同犯罪。对主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从犯在前述量刑的基础上,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11-22 15,340
  • 诈骗团队犯罪立案标准

    1、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以及我省诈骗犯罪数额认定的标准,超过5千元不满5万元的构成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2、单纯从诈

    2022-03-13 15,340
  • 团伙诈骗保释金可以随便拿吗

    这个没有硬性规定。一般保释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保释金在解除取保候审、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执行刑罚的同时退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

    2022-11-26 15,340
  • 团伙诈骗属于诈骗罪吗,团伙诈骗不算诈骗

    团伙诈骗不按个人所得判刑,应当以诈骗总额定罪量刑。团伙诈骗构成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1-12-2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诈骗犯可以保释出来吗 00:54
    诈骗犯可以保释出来吗

    诈骗犯在符合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时,可以保释出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分子。除此之外,还有虽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但是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有危险性的

    953 15,340
  • 诈骗5万能判诈骗罪吗 01:04
    诈骗5万能判诈骗罪吗

    一般情况下,诈骗5万元能判诈骗罪。诈骗5万元,已经满足了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的要求。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诈骗5万元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可以定诈骗罪。诈骗

    630 15,340
  • 诈骗集团员工怎么定罪 01:01
    诈骗集团员工怎么定罪

    单位犯诈骗罪,员工是否要承担责任,不能够一概而论。员工是否定罪以及如何定罪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员工是否有实际参与犯罪的行为、对于单位的犯罪行为员工是否明知这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应当考虑员工在单位中的工作性质是否与单位从事犯罪存在关联性。

    1,254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