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关于疫情的典故和故意隐瞒行程犯罪的责任
关于疫情的典故和故意隐瞒行程犯罪的责任

关于疫情的典故和故意隐瞒行程犯罪的责任

2020-05-20 65
普法内容
疫情期间故意隐瞒行程构成犯罪,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犯此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关于在疫情期间故意隐瞒行程的法律规定
    关于在疫情期间故意隐瞒行程的法律规定

    行为人在疫情期间故意隐瞒行程的,如果对公共安全造成了危害的,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可能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对行为人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5-07 106
  • 疫情隐瞒真实行程属于哪种犯罪?
    疫情隐瞒真实行程属于哪种犯罪?

    疫情期间隐瞒真实行程构成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追究刑事责任。

    2020-08-27 103
  • 故意隐瞒疫情量刑标准
    故意隐瞒疫情量刑标准

    传染疾病在以下情况下隐瞒不报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在疫情防控期间,明知自己有不明原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且近两周内有疫区旅行、居住史或有与其他已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2020-05-10 251
专业问答更多>>
  • 个人隐瞒故意隐瞒疫情的刑事责任包含哪些

    个人故意隐瞒疫情,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可以按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

    2022-09-01 15,340
  • 个人隐瞒故意隐瞒疫情的刑事责任包含什么

    个人故意隐瞒疫情,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可以按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

    2022-08-29 15,340
  • 疫情期间故意隐瞒行程构成刑事犯罪吗

    行为人在疫情期间故意隐瞒行程的,如果对公共安全造成了危害的,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可能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对行为人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无

    2022-05-15 15,340
  • 故意隐瞒疫情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故意隐瞒疫情会负以下法律责任: 1、如因行为人故意隐瞒疫情而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负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

    2022-07-2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00:48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伤害他人的身体。而故意杀人罪则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违反刑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这两者在责任形式上存在区别。故意伤害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即行为人对

    1,834 15,340
  • 掩饰隐瞒犯罪如何处罚 00:52
    掩饰隐瞒犯罪如何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按照以下两个量刑幅度处罚: 1、一般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所得数额的认定标准

    564 15,340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002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