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遗失物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遗失物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遗失物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2022-05-11 523
普法内容
遗失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必须是动产:除了一般动产,证券、银行存折和各种证书也属于动产范畴; 2、必须无人占有:丢失的物品在拾取前必须不被任何人占有,只有一时丧失对物品的占有,不能构成丢失; 3、必非无主物。失物占有的丧失并非基于所有人的意图; 遗失物是动产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疏忽或自然原因失去控制的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法律上怎样界定遗失物的
    法律上怎样界定遗失物的

    法律上按照以下标准界定遗失物: 1、须为动产。除一般动产外,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及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2、须无人占有。遗失物在拾得前必须不为任何人占有; 3、须非无主物。遗失物占有的丧失非基于所有人之意。法学广义上的遗失物包括同性质、

    2022-07-12 2,084
  • 法律上遗失物品的界定方法是什么
    法律上遗失物品的界定方法是什么

    遗失物是动产的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上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它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 遗失物须满足下列条件: 1、须为动产。不动产如土地即使时间久远致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除一般动产外,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及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2、须无人

    2021-03-17 402
  • 法律上界定遗失物的方式是怎样的
    法律上界定遗失物的方式是怎样的

    遗失物是动产的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上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它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 遗失物须满足下列条件: 1、须为动产:除一般动产外,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及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2、须无人占有:遗失物在拾得前必须不为任何人占有,仅一时丧失

    2022-11-07 157
专业问答更多>>
  • 遗忘物有哪些?遗失物有何法律规定

    律师解答 遗忘物遗失物的区别如下: 1、从占有变动模式上,遗失物为“从占有到无人占有”的模式,而遗忘物采取的是“从占有到占有”的模式。 2、从法律效果上,遗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而遗忘物的

    2023-11-28 15,340
  • 遗弃物的界定原则是什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1、抛弃物抛弃可以消灭所有权,使有主物成为无主物,此处所说的抛弃物是指被抛弃所有权的动产。抛弃行为,首先要有抛弃的意思表示,因此要求抛弃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实施抛弃行为,即放弃对动

    2023-11-10 15,340
  • 警方遗失物品多少钱立案,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公安机关凡接到报警的盗窃案件,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应受理、登记并认真查处。其中达到当地规定的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立为刑事案件;撬门破窗人室盗窃的,扒窃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携带凶器盗窃的,不论盗窃财

    2023-06-14 15,340
  • 捡到的钱在法律上属于遗失物么?

    捡钱一般都是属于拾得遗失物的。 法律规定捡到遗失物不能据为己有,拾得的遗失物要归还给失主或上交有关部门,并要妥善保管遗失物,这是法定义务,因此产生的合理费用由物主来承担。

    2023-05-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01:14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在明知行为人处于危困状

    1,523 15,340
  • 法律上如何认定假离婚 00:58
    法律上如何认定假离婚

    在法律上,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已经离婚成功。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一说。无论是双方处于协议离婚期间或者是诉讼离婚期间,只要双方没有拿到离婚证书或者是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都代表着离婚的程

    1,862 15,340
  •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52 15,340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