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不知道其身份打了便衣警察违法吗
不知道其身份打了便衣警察违法吗

不知道其身份打了便衣警察违法吗

2020-06-28 387
普法内容
不知道其身份打了便衣警察的,一般是违法的,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被打者构成轻微伤害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警察不查身份能打便衣犯法吗
    警察不查身份能打便衣犯法吗

    因不知道身份而过失打了便衣警察,一般是违法的,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被打者构成轻微伤害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2020-09-18 84
  • 打了警察的便衣违法吗
    打了警察的便衣违法吗

    不知道其身份打了便衣警察的,一般是违法的,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被打者构成轻微伤害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0-07-11 240
  • 打便衣警察算袭警吗
    打便衣警察算袭警吗

    袭警罪名成立的前提是指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遇袭。穿便装的时候得分情况,若他是便装执行公务遇袭,袭警罪名成立。若是便装非执行任务时,比如休闲娱乐时遇袭,则谈不上袭警罪名。

    2020-08-14 740
专业问答更多>>
  • 不知道对方身份证号码打便衣警察算盗窃嘛

    不知其身份打了便衣警察的,一般是违法的,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打人构成轻伤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轻伤的,处三年以

    2021-11-06 15,340
  • 打便衣警察违法么?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打便衣的警察可能不构成袭警罪,但随意殴打他人也是违法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

    2021-11-23 15,340
  • 打了便衣警察算不算袭警

    袭警罪名成立的前提是指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遇袭。穿便装的时候得分情况,若他是便装执行公务遇袭,袭警罪名成立。若是便装非执行任务时,比如休闲娱乐时遇袭,则谈不上袭警罪名,视具体情节轻重属于民事或刑事罪的范畴

    2021-12-15 15,340
  • 打了便衣警察的警察属于无证驾驶吗?

    无论被殴打者是不是便衣警察,打人者打人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关键要看具体事实和证据,要看案情,要看所造成的伤害的严重程度。如果警察正在执行公务,已经提示或亮明了身份,仍然对其进行攻击或殴打的,则构成了妨害

    2023-02-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衣服丢了可以报警吗 00:54
    衣服丢了可以报警吗

    衣服丢了可以报警。因为盗窃案件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均由公安机关管辖,只要在法定追诉期限内均可报警。由公安机关审查确定案件性质,并依法查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

    7,614 15,340
  • 出借身份证违法吗 01:45
    出借身份证违法吗

    出借身份证违法。具体如下:《身份证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违反规定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

    1,210 15,340
  •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吗 00:56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吗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的。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因此,当事人去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7,811 15,340
行政复议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