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欠账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欠账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欠账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2022-04-14 415
普法内容
欠账不还构不构成诈骗罪视情况而定。欠钱不还,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罪。但债务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取得的财产数额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可以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欠钱还不起怎么处理欠债不还构成诈骗罪么
    欠钱还不起怎么处理欠债不还构成诈骗罪么

    欠钱还不起的,可以先与债权人协商延期偿还,或者降低利率等。也可以在对方起诉之后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执行。欠债不还是有可能构成诈骗罪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3-02-24 82
  • 欠钱不还构成诈骗的条件是什么?
    欠钱不还构成诈骗的条件是什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有些违法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2021-09-06 93
  • 自愿转账给他人是否构成诈骗
    自愿转账给他人是否构成诈骗

    一般自愿转账给他人不算诈骗,但是如果是在受人蒙蔽的的情况下自愿转账给他人的,则算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11-29 117
专业问答更多>>
  • 欠账人跑了构成诈骗吗

    欠账人跑了算不算诈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看是否符合诈骗的要件,如果欠账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属于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2022-11-26 15,340
  • 盗借条后冒用欠条而收账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1、盗借条后谎称受债权人委托而收账的行为,数额达到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涉嫌盗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2022-06-12 15,340
  • 敲诈勒索罪是否构成诈骗罪?

    敲诈勒索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刑事犯罪,受刑事处罚。否则,只是一般违法行为,可以受行政处罚。情节是否严重要从敲诈勒索的数额、次数以及有没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方面去确定。对于敲诈勒索造成的损害是否能够依法提

    2022-05-09 15,340
  • 诈骗罪是不是还算构成了犯罪?

    诈骗罪不是结果犯,是行为犯。行为犯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就成为既遂形态。

    2023-03-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借钱不还能构成诈骗吗 01:20
    借钱不还能构成诈骗吗

    借钱不还可能构成诈骗。如果债务人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他人公私财物的,属于借贷式诈骗,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涉嫌诈骗罪。但其实个人借贷一般都属于民事诉讼领域,由债权人到法院起诉债务人,而不涉及刑事。但是如果债权人

    3,789 15,340
  • 如何构成诈骗罪 01:09
    如何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同时根据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亦不构成犯罪主体,即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主观方面,诈骗罪须由自然人有意行使诈骗行为

    580 15,340
  • 口头协议能否构成合同诈骗 01:17
    口头协议能否构成合同诈骗

    口头协议如果要构成合同诈骗,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

    475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徐炜律师 徐炜律师

博爱星(上海)律师事务所 |

擅长:民事诉讼、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0068-6801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