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参与集资诈骗的员工该如何处罚
参与集资诈骗的员工该如何处罚

参与集资诈骗的员工该如何处罚

2022-04-14 216
普法内容
参与集资诈骗的员工处罚标准:参与集资诈骗的员工处罚需要根据员工的参与程度来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手段非法集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集资诈骗银行员工参与怎样处罚
    集资诈骗银行员工参与怎样处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1-03-10 86
  • 官员参与非法集资诈骗应当作何处理
    官员参与非法集资诈骗应当作何处理

    官员参与非法集资诈骗也需要按照刑法规定的处罚进行处理,但是身为官员犯罪有可能还会被革职。

    2020-01-03 97
  • 到底如何判罚集资诈骗员工
    到底如何判罚集资诈骗员工

    公司定性集资诈骗员工的判刑是: 1、如果员工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公司定性集资诈骗属于单位犯罪的,对不知情、未参与的员工,不追究刑事责任。

    2020-08-24 81
专业问答更多>>
  • p2p集资诈骗参与员工能怎么处罚

    要根据该员工参与的程度来判断:如果该员工积极参与诈骗的,则构成集资诈骗罪,属于共同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只是普通员工,一般参与的,则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另外,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022-09-16 15,340
  • 如何处罚,集资诈骗与合法集资的界限

    一、集资诈骗罪如何处罚1、犯集资诈骗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犯集资诈骗罪,情节特别严

    2022-10-27 15,340
  • p2p骗人参与员工如何处罚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

    2023-09-01 15,340
  • 公务员被骗参与非法集资会受到如何的处罚?

    国家公务员被骗参与非法集资的后果 根据情节严肃处理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 公务员不允许搞经营性活动,不允许参与企业股份 如果违法规定,会受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影响极坏的,给予开除公职的处分

    2022-07-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非法集资诈骗如何退赔 01:06
    非法集资诈骗如何退赔

    非法集资诈骗退赔如下:被告人非法占有或者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是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但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案发

    1,809 15,340
  • 非法集资的公司员工怎么处罚 01:00
    非法集资的公司员工怎么处罚

    非法集资的公司员工处罚需要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

    669 15,340
  • 诈骗集团员工怎么定罪 01:01
    诈骗集团员工怎么定罪

    单位犯诈骗罪,员工是否要承担责任,不能够一概而论。员工是否定罪以及如何定罪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员工是否有实际参与犯罪的行为、对于单位的犯罪行为员工是否明知这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应当考虑员工在单位中的工作性质是否与单位从事犯罪存在关联性。

    1,259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李鹏律师 李鹏律师

天津君申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婚姻家庭、房产纠纷、继承
咨询律师
131-1482-2057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