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造谣中伤他人能构成犯罪吗
造谣中伤他人能构成犯罪吗

造谣中伤他人能构成犯罪吗

2020-02-06 224
普法内容
造谣恶意中伤他人属于侮辱、诽谤行为,公安机关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十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诽谤罪,需要以暴力或者与此相当的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否则不属干犯罪,只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伤害他人造成轻伤的犯罪分子请问构成罪吗?
    伤害他人造成轻伤的犯罪分子请问构成罪吗?

    行为人伤害他人致轻伤的,会构成犯罪,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

    2020-12-17 79
  • 造谣造成诽谤罪构成构成诽谤罪吗
    造谣造成诽谤罪构成构成诽谤罪吗

    造谣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0-10-16 179
  • 网上造谣抹黑,都会构成犯罪吗?
    网上造谣抹黑,都会构成犯罪吗?

    一网友发布的一组与外公的合照近日被吴某飞编造为,老夫少妻合照,还造谣发布“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赠送礼金、公寓、豪车”的消息,并且消息引发大量关注,给受害网友造成极大困扰,目前吴某飞已被刑拘。 对于在网络上发布造谣信息诽

    2020-05-11 168
专业问答更多>>
  • 编造谣造谣事件构成犯罪吗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是这样规定的: 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

    2022-11-03 15,340
  • 他人造谣害人构成什么罪

    造谣污蔑别人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 犯罪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犯罪情节严

    2023-10-05 15,340
  • 为赚点击量造谣可能构成犯罪吗?

    互联网信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一些毫无依据的谣言常常误导民众,扰乱社会生活秩序。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悉,

    2022-10-08 15,340
  • 诽谤造谣可否构成犯罪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

    2023-06-0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制造毒品构成犯罪吗 01:37
    制造毒品构成犯罪吗

    行为人实施了制造毒品的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就会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无论行为人制造毒品的数量是多少,只要其实施了制造毒品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而且是制造毒品罪。具体地来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就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定罪量刑做出了

    532 15,340
  • 微博造谣转发多少算犯罪 01:49
    微博造谣转发多少算犯罪

    微博造谣转发五百次算犯罪,具体情况如下: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认定为诽谤罪;如果情节轻微,当事人一般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

    371 15,340
  •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吗 01:11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吗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在犯罪主体方面,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 4、在主观方面

    673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