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在境外叛逃构成什么罪
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在境外叛逃构成什么罪

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在境外叛逃构成什么罪

2020-01-19 308
普法内容
叛逃罪的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公务人员叛逃境外怎么处罚
    公务人员叛逃境外怎么处罚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 3.要有叛逃行为,包括两个方式:一是在境内履行公务期间叛逃至境外,二是在境外履行公务期间叛逃。 4.叛逃行为必须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

    2020-07-24 642
  • 有武装叛乱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有武装叛乱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构成武装叛乱、暴乱罪的要件有: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以危害

    2020-08-16 107
  • 军人叛逃和逃离部队罪有何不同
    军人叛逃和逃离部队罪有何不同

    1、军人叛逃罪侵害的是国防安全秩序,而逃离部队罪侵害的是兵役秩序。 2、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必须逃亡到境外,而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并不要求逃往境外。 3、主观方面,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而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仅有逃

    2020-11-11 109
专业问答更多>>
  • 什么是武装叛乱罪什么是武装叛乱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武装叛乱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

    2021-11-22 15,340
  • 武装叛乱罪由什么要件构成

    武装叛乱罪的构成条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

    2023-08-04 15,340
  • 伪造武装部队证件罪组成人员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280条第l款的规定,伪造、改造或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明书、印鉴的,必须立案。本罪是行为犯,行为者实施伪造、改造或买卖国家机关文件、证明书、印鉴行为,原则上构成犯罪,应立案追究。

    2021-10-11 15,340
  • 买卖武装部队证件罪,是否构成犯罪?

    1、主体此罪对行为主体没有限制,任何人都有可能构成该罪,即本罪主体为不特定主体。 2、主观方面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

    2021-06-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什么是军人叛逃罪 01:25
    什么是军人叛逃罪

    军人叛逃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作为军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构成本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军人必须有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因为军人的

    1,354 15,340
  • 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量刑 01:10
    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量刑

    如果单位或行为人实施了伪造、盗窃、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了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依法判

    1,747 15,340
  •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18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