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间接故意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
间接故意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

间接故意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

2022-09-29 162
普法内容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 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2)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第二种,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判断实质间接故意的标准
    判断实质间接故意的标准

    判断间接故意的标准: 1、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其中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采取了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

    2022-12-02 68
  • 判断投标罪既遂的标准是怎样
    判断投标罪既遂的标准是怎样

    人民法院对犯串通投标罪既遂的人的裁量标准是:自然人犯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该罪的,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2020-01-01 71
  • 不作为怎么判定是间接故意的
    不作为怎么判定是间接故意的

    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

    2020-01-15 401
专业问答更多>>
  • 判断间接故意的标准,有没有法律规定

    律师解答 判断间接故意的标准: 1、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其中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

    2023-10-20 15,340
  • 怎样判断犯罪方式的直接故意?

    犯罪的直接故意的认定: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

    2022-11-27 15,340
  • 什么是间接故意?怎样认定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

    2022-11-15 15,340
  • 专利间接侵权的理论及判断标准

    专利间接侵权就是指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以间接的方式实施其发明的行为,即行为人的行为并不构成专利侵权,但却鼓励、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理论在我国已经争论和发展了很多年,甚至早

    2022-02-1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01:10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认定主要有: 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

    1,047 15,340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059 15,340
  •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00:58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间接故意和过失在本质上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在于: 1、两者在认识因素上有一定的区别,两者虽然都预见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在认识因素上不同。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没有发生错误

    1,265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