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多还的钱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多还的钱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多还的钱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2021-02-15 323
普法内容
如果是自愿多还的不算。 (一)一方获得利益 一方获得利益是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一。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事人财产的增加或利益上的积累财产、权利都属于利益的范围,但精神利益除外。一方获得利益包括利益的积极增加和利益的消极增加。利益的积极增加:例如当事人财产,权利的增强,财产,权利的消灭等情形。利益的消极增加,即当事人的利益本应该减少而并没有减少所获得利益的情形,例如费用等。如果不具备获得不当利益的构成要件,如一方当事人仅使他人的财产受到损害,但自己却没有从中获得利益,则会产生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不当得利返还的责任。 (二)他方利益受损 他方利益受到损失是指因有一定事实而使得财产总额减少。如果仅仅一方获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的损失,不构成不当得利。例如,拾得乙抛弃的沙发,所谓损失不只是减少他人既存之财产,他人可获得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例如:甲租房给乙,乙没有获得授权而转租给其他人,造成房东甲的损失。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受到损失是否为并存的要件,有不同的看法。这里的损失有两种情形:第一是,现有利益的减少(直接或积极的损失)第二是:利益应当增加而未增加(间接或消极损失)。 (三)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指受到损失是由获得利益的人造成的后果。受损失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它只影响义务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其形态不必相同。例如甲把乙的古董卖给丙,甲所得到的是古董的钱,而物的所有人乙丧失了对该物所有权,也不会影响不当得利成立。 关于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长期有直接因果关系说与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两种说法: 1、直接关系说主张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必须基于同一事实发生(由同一个原因使得一方受到损害,而他方获得利益。)反之,如果两个事实间有牵连关系,由于不是同一事实发生,也不认为是有因果关系。例如,乙向甲借钱给丙买自行车,在乙没能力还钱时,甲就不得不向丙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其因果关系必须是直接的,而且应该以受益的原因事实与受损的原因事实是否为同一为判断标准。若受益的原因事实与受损的原因事实非为同一事实,即使一者之间在利益变动上具有一定关联也不能认定为不当得利。这样一来,原权利的权利无法得以补正。 2、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主张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不须要基于同一事实,只要两者之间依据社会观念认为有牵连关系,则两者之间便有了因果关系。例如甲拾得乙的财物而赠与丙,即可构成不当得利。非直接因果关系弥补了直接因果关系不足,捍卫了公平,但基于公平理念,依社会上一般观念决定因果关系将使不当得利衡平化,影响法律适用的安定。 (四)获得利益及利益受损均无法律根据 尽管各个国家对不当得利的实体法律规定有所不一样,但实质上都强调利益取得的不当性,取得利益“没有法律的原因”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各国表述不一,如罗马法称之为无原因,瑞士法称之为无适法原因等。在我国民法称为“没有合法根据”与无法律上的原因,在解释上意义相同,是不当得利构成的核心要件。无法律上的原因既可以是自始无原因,也可以是事后无原因。例如无权人有偿处分他人财物而受益的是自始无原因,合同履行了给付,该合同后被确认无效的是事后无原因。 不当得利就是没有法律的依据,自己获得的利益是建立在致使他人利益受损失的情况下,都视为不当得利。基于不当得利,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有些时候,不当得利第需要返还受损失的人的,有些不当得利,国家执法机关也是有权利进行没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第九百八十八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高利贷属于不当得利吗?
    高利贷属于不当得利吗?

    高利贷中超过法律范围的利息属于不当得利,法律规定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偿还。

    2020-11-16 83
  • 诈骗所得属于不当得利吗
    诈骗所得属于不当得利吗

    诈骗所得并不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而诈骗所得是属于违法犯罪所得,两者一个是刑事犯罪,一个是民事侵权,性质区别很大,并不是一种行为。

    2021-01-25 182
  • 不当得利是否全额返还?
    不当得利是否全额返还?

    受益人在履行返回义务时,以返还原物为原则,如果原物返还已不可能,则应偿还其价额。返还利益包括返还原物所生孳息。不当得利之债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因对方没有合法根据的行为而遭受损失的人。债务人则是不当得利的受益人。既可能是行使不当得利的人

    2021-03-18 234
专业问答更多>>
  • 不当得利是否属于利益

    不当得利属于债权。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不当得利是普通债权,不当得利之债是一种法定之债。

    2022-07-10 15,340
  • 不当得利不返还是否属于犯罪

    不当得利不返还的可能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

    2022-06-04 15,340
  • 捡钱包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捡钱包的行为不属于不当得利。我国法律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因此捡钱包的行为不属于不当得利,但是捡到钱包后不返还给失主就会构成不当得利,失主

    2022-06-23 15,340
  • 高利贷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高利贷超过法律规定利率的部分属于不当得利。法律禁止高利放贷,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高额利率支付利息的,没有法律根据,属于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

    2022-06-0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20 15,340
  • 不当得利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01:20
    不当得利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利益所有人与不当得利人之间产生的是一种债的关系。法律上没有对不当得利的立案金额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出现不当利益,无论金额大小

    3,119 15,340
不当得利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