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2022-04-14 490
普法内容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是: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共同犯罪,教唆犯是共同犯罪。间接犯罪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不负责任的人或者无犯罪意图的人实施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目的的犯罪行为。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此时,是间接犯罪。教唆犯是指通过劝说、诱惑、指示、鼓励、购买、威胁等方式,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无犯罪意图的人,导致被教唆人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意图犯罪,即构成教唆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怎样区分间接正犯与教唆犯
    怎样区分间接正犯与教唆犯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

    2020-08-19 82
  • 如何区分教唆犯与间接犯
    如何区分教唆犯与间接犯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

    2020-08-02 78
  • 教唆犯和间接正犯有什么不同
    教唆犯和间接正犯有什么不同

    教唆犯和间接正犯的区别: 1、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二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 2、间接正犯,是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

    2024-01-24 41
专业问答更多>>
  •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有哪些,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一、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

    2022-10-20 15,340
  • 教唆犯和间接正犯区别能有什么

    1、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

    2022-11-16 15,340
  •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与教唆犯罪的区别

    教唆犯不是都是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1、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

    2022-11-30 15,340
  • 间接正犯的情形有哪些,直接正犯与间接犯罪中的间接正犯有什么区别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

    2022-03-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教唆犯是共同犯罪吗 01:13
    教唆犯是共同犯罪吗

    教唆犯是不是共同犯罪,需要看情况而定: 教唆犯和被教唆犯要形成共犯关系,所教唆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已经达到刑事责任的人。 如果教唆的对象是没有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的,这种情况不能形成共犯关系,不构成共同犯罪, 只对教唆人

    1,106 15,340
  • 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 01:05
    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有: 1、两者性质不同,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不一定会构成犯罪,而犯罪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2、两者概念不同,违法,指的是特定的法律主体,例如单位或者是个人,因其主观上的过错导致发生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犯罪则

    277 15,340
  • 教唆犯罪如何认定 01:20
    教唆犯罪如何认定

    教唆犯,是指行为人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行为。在教唆犯罪中,教唆人一般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 教唆犯罪应从以下

    36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