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直接故意的程度是否应当区分
直接故意的程度是否应当区分

直接故意的程度是否应当区分

2020-08-04 97
普法内容
应该对刑事责任能力不同的人进行直接故意程度的区分。如法律规定将未成年人、不完全的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设定了从宽处罚原则,因为这些主体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犯罪意识或者意志相对于一般犯罪者有所减弱,其直接故意的程度也相对较弱,这种对直接故意程度的区分可以对犯罪主体进行普遍与特殊的分辨,可以帮助刑罚处理更为合理,是对人权的一种保障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在量刑上的区别?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在量刑上的区别?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认识因素和一致因素上不同。 1、认识因素上,直接故意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 2、在一致因素上,直 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积极的,而间接故意对危害

    2020-11-01 784
  • 间接还是直接故意
    间接还是直接故意

    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020-07-21 98
  • 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的对称。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一种。成立条件是: (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

    2020-10-07 294
专业问答更多>>
  • 决定直接故意犯罪的程度有哪些

    司法上应当考虑直接故意的程度区别,但是司法上应当依据什么因素来进行这种考量呢?换句话说,决定直接故意的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虽然对这些因素中的某些部分有过提及,但它既未对这些因素进行

    2022-01-25 15,340
  • 造成故意伤害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怎么区分

    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故意伤害也有间接故意,间接故意可以是使用其他的方式来达到自己伤害对方的目的,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承担相应的

    2023-05-14 15,340
  • 醉驾是否为直接故意

    1、不是。 2、两者不属于同一范畴,醉驾是因醉酒而完全或者部分丧失个人意识,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对于

    2022-06-24 15,340
  • 故意的直接与间接的间接有什么区别

    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8-2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030 15,340
  •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00:58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间接故意和过失在本质上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在于: 1、两者在认识因素上有一定的区别,两者虽然都预见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在认识因素上不同。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没有发生错误

    1,263 15,340
  •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 00:52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的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直接代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并且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代理。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其法律后果先由代理人承担再转移给被代理人的一

    3,178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