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贷款不还能构成犯罪吗?
贷款不还能构成犯罪吗?

贷款不还能构成犯罪吗?

2020-07-31 103
普法内容
一般贷款不还是不构成犯罪的,除非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才构成犯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银行明知是借名贷款还放款构成犯罪吗?
    银行明知是借名贷款还放款构成犯罪吗?

    不能免责。明知是借名贷款还放款,实际审查的银行工作人员容易触犯违法发放贷款罪,承担刑事责任。尚未达到刑事处罚标准的,也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银行明知是借名贷款仍发放贷款,应当由实际用款人承担还款责任,名义借款人不用承担还款责任,银行职员在公

    2020-11-22 124
  • 多久不还贷款就构成诈骗罪
    多久不还贷款就构成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不是以贷款多久未还来定罪的,而是根据贷款目的来定罪。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贷款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

    2020-02-20 253
  • 贷款还不起会构成合同诈骗罪吗?
    贷款还不起会构成合同诈骗罪吗?

    高息借款,不一定会构成合同诈骗罪,只有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假担保等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才会构成合同诈骗罪。

    2020-06-16 71
专业问答更多>>
  • 信用卡欠款不还会构成犯罪吗,哪些不构成犯罪

    信用卡欠款不还,是否构成犯罪,只要是根据欠款金额和时间确定的,如果是超过两个月的信用卡欠款不归还,且不和银行主动联系,就构成恶意透支,当恶意透支数额达到一定数额后就构成刑事犯罪,具体规定如下: 最高人

    2022-04-21 15,340
  • 民间借贷纠纷不触犯刑法不构成犯罪的就不构成犯罪吗, 不构成犯罪吗

    民间借贷纠纷不触犯刑法不不构成犯罪,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以予以司法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

    2022-02-14 15,340
  • 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实行犯能不能构成该罪的帮助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必须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理由如下:我国刑法主要基于自然人的行为来制定的,刑法中的任何罪都适用于自然人,单位犯罪只是刑法中的“例外

    2022-10-07 15,340
  • 无能力偿还贷款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欠银行贷款逾期不还,肯定是有责任的。至于是合同下的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贷款取得过程本身没有欺诈,用途合法,只是没有偿还能力,那么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 如果取得贷款的

    2023-08-0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 01:34
    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

    高利贷不是犯罪,但是属于违法行为。高利贷的利率超出国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出借人向人民法院主张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借款人对超出规定部分利息不需要偿还。对于借贷利率超过法律规定的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包括利率本数的,就构成高利贷。如

    143 15,340
  • 借钱不还能构成诈骗吗 01:20
    借钱不还能构成诈骗吗

    借钱不还可能构成诈骗。如果债务人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他人公私财物的,属于借贷式诈骗,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涉嫌诈骗罪。但其实个人借贷一般都属于民事诉讼领域,由债权人到法院起诉债务人,而不涉及刑事。但是如果债权人

    3,813 15,340
  • 挪用公款多长时间构成犯罪 00:59
    挪用公款多长时间构成犯罪

    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即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是判断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除了根据挪用公款的时间及挪用的数额进行判断之外,还应当根据其所挪用的公款的用途进行判断。首先,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2,061 15,340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