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民法典民间借贷债权转让的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民间借贷债权转让的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民间借贷债权转让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08 105
普法内容
(1)必须在保证期限内转让。贷款人将债权转让给他人,必须在保证期限内完成,这是保证人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条件。如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在转让债权,因保证人已经不在承担保证责任,就不可能代为清偿借款债务。 (2)必须在原保证范围内转让。因保证人只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所以,贷款人转让债权不能超出原保证债权。贷款人可以超出原保证债权范围转让债权,但保证人对超出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超出原保证债权范围转让债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借贷债权数额超出原保证债权数额。二是从债权超出原保证范围,如原民间借贷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利息和实现债权费用,但在借贷债权转让时一并转让。对超出原保证范围的转让债权,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六条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民间借贷与民法典债权的关系?
    民间借贷与民法典债权的关系?

    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债权关系不只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以及其他法律规定。

    2021-04-17 94
  • 民法典不能转让债权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不能转让债权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能转让债权的情形有以下这些: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2021-04-13 76
  • 民间借贷债权债务债务转让的办法如何?
    民间借贷债权债务债务转让的办法如何?

    民间借贷债权债务转让的办法:借款到期后,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将借款偿还给债权转让人,民间借款债权转让,可以不用通过借款人同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债权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转让的债权应当有效。

    2021-03-02 96
专业问答更多>>
  • 民法典关于转让银行转让债权债权都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规定银行转让债权债务应当通知债务人以及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对于转让债权如果没有通知债务人则该转让对债务人无效,转让债务没有取得债权人的同意也同样无效。

    2023-11-16 15,340
  • 民法中的民间借贷有哪些债权转移条件?

    债务转移必须以取得债权人的同意为条件,否则,对债权人无效。如果借款人有足够还款能力,而第三人无还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取得贷款人同意为条件,势必使贷款人的债权难以实现,甚至会给借款人逃避债务提供便利

    2022-06-25 15,340
  • 有哪些借款债权转让的方式

    贷款债权转让的方式有:分散式转让和集中式转让;经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化解不良贷款;债权转让回购和债权买断。债权的让与,可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让与的债权应当通知债务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条

    2022-06-06 15,340
  • 如何转让民间借贷债权

    1、债权转让是一种权利的让与,债权转让后,原债权人不再享有债权。债权转让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不能转让的债权类型。 2、债权人是可以将自己的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的,但法律明确禁止的三种债权类型

    2023-01-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间借贷能转让债权吗 01:16
    民间借贷能转让债权吗

    民间借贷可以转让债权。 民间借贷债权转让的特征包括: 债权转让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是原合同的有效成立,因为原合同不成立或没有效力的话,债权转让合同就没办法成立生效。 债权转让合同的内容和原合同的内容一样。 债权转让合同的标的、金额、数量还有合

    3,155 15,340
  • 民间借贷借条可以转让吗 01:32
    民间借贷借条可以转让吗

    转让借条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债权转让,在没有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不能转让债权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转让债权,只需要通知债务人就可以把债权转让给第三人。 但是要注意,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债权的转让要符合以下这些条件: 1、必须要有有效

    1,522 15,340
  •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404 15,340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