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疲劳驾驶是怎么认定的
疲劳驾驶是怎么认定的

疲劳驾驶是怎么认定的

2020-11-18 710
普法内容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 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 (二)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 (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四)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 (五)向道路上抛撒物品; (六)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 (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八)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驾驶疲劳一般怎么认定
    驾驶疲劳一般怎么认定

    认定疲劳驾驶的办法:通过调查,确认驾驶人有由于其他原因体力消耗过大或者睡眠不足,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时仍继续驾驶车辆。

    2020-09-11 187
  • 疲劳驾驶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疲劳驾驶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疲劳驾驶的认定条件为: 1、车辆驾驶员每日的驾车时间超过八小时; 2、汽车驾驶员因为劳动体力消耗过大又或者是睡眠不足,导致在行车的过程中产生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以致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的情况。 符合其中之一即为疲劳驾驶。疲劳驾

    2022-07-06 2,357
  • 如何认定疲劳驾驶的危险?
    如何认定疲劳驾驶的危险?

    疲劳驾驶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是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的行为,将被罚款200元、扣两分。危险驾驶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

    2020-08-28 102
专业问答更多>>
  • 疲劳驾驶以及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1、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指的就是疲劳驾驶。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期间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少于20分钟的处警告。 2、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

    2023-03-13 15,340
  • 怎么处罚疲劳驾驶驾驶疲劳驾驶处罚

    根据公安部123号令有明确的规定: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12分;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

    2022-07-12 15,340
  • 合格的疲劳驾驶如何认定

    疲劳驾车,疲劳是指驾驶员每天驾车超过八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的。

    2022-08-10 15,340
  • 疲劳驾驶怎么办疲劳驾驶解决方法

    关于解决疲劳驾驶的方法,疲劳驾驶预警器(疲劳驾驶检测仪)MR688,运用汽车级图像传感器捕捉人的红外线图像,并通过奔腾II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来检测识别与分析确认司机是否出现由疲劳或者左顾右盼导致的不专

    2022-08-0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被认定为酒后驾驶行为的标准是多少 00:57
    被认定为酒后驾驶行为的标准是多少

    机动车驾驶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不必然构成饮酒驾车行为。是否构成饮酒驾车行为,具体要看机动车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一般来说,机动车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小于20mg/100ml时,不构成饮酒驾车行为。在此标准下驾驶机动车不属于违法行为,是法

    1,217 15,340
  • 实习期驾驶证扣分新规定是怎么规定的 01:04
    实习期驾驶证扣分新规定是怎么规定的

    实习期驾驶证扣分新规定为,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被记满12分的,注销其实习的准驾车型驾驶资格。被注销的驾驶资格不属于最高准驾车型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注销其最高准驾车型驾驶资格。持有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

    920 15,340
  • 强迫劳动罪是怎样认定的 01:04
    强迫劳动罪是怎样认定的

    强迫劳动罪的认定有以下四点: 1、侵犯的对象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休息休假权; 2、客观上表现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上必

    658 15,340
交通事故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