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民法典债权人哪些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

民法典债权人哪些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

2022-12-29 02:1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天津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2-29回复

专业分析:

下列情况不得让与债权: (一)根据合同性质债权不得转让的;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债权不得转让的;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债权人不得让与债权的情况有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以及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债权转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债权人在下列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根据债权的性质不能让与的;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让与的;以及依照法律的规定不能让与的。此外,债权人让与债权的,还要及时通知债务人。

律师普法更多>>
  • 债权人什么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
    债权人什么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

    下列情况不得让与债权: (一)根据合同性质债权不得转让的;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债权不得转让的;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2021.03.27 95
  • 什么情况下债权不得让与
    什么情况下债权不得让与

    债权不得让与的情况:第一、一些与人身密切相关的合同权利不能让与。第二、债权让与会实质性地改变债务人的义务或增加债务人承担的风险的,不能让与。第三、不作为债权不能让与。

    2021.03.01 106
  • 民法典债权哪些情况不能转让
    民法典债权哪些情况不能转让

    民法典规定债权不得转让的情况包括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情况。债权转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没有通知债务人的则该转让对债务人无效。

    2021.01.29 69
专业问答更多>>
  • 民法典债权人什么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

    下列情况不得让与债权: (一)根据合同性质债权不得转让的;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债权不得转让的;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

    2022-06-1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债权人不得让与债权

    1、根据债权的性质不能让与的;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让与的;以及依照法律的规定不能让与的。此外,债权人让与债权的,还要及时通知债务人。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

    2022-11-20 15,340
  • 什么情况下债权人不得让与债权?

    债权人在下列情况下不得转让债权:1。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3、依法不得转让。4、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

    2021-11-24 15,340
  • 债权人在什么情况下不得让与债权

    根据债权的性质不能让与的;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让与的;以及依照法律的规定不能让与的。此外,债权人让与债权的,还要及时通知债务人。

    2022-07-1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债权转让需不需征得债务人同意 01:42
    债权转让需不需征得债务人同意

    债权转让与债务承担不同,债权转让是不需要征得债务人同意的,而债务承担就必须得到债权人的同意。这主要是由于,债权转让涉及的是权利转让问题,无论权利流转到哪一方手上,债务人都是特定相对的,权利的转让不会影响债权的实现,权利转让也不会影响债务人的

    1,726 2022.04.17
  • 债权与物权有哪些区别 01:33
    债权与物权有哪些区别

    债权和物权有以下区别: 第一,权利的性质不同:债权是一种相对权,对人权,而物权是一种支配权,对世权; 第二,权利主体不同,债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只能是特定的人,物权只是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确定的; 第三,是否存在追及效力不同

    2,958 2022.04.15
  • 债权人收债的方法有哪些 01:05
    债权人收债的方法有哪些

    债权人要回欠款的方法如下: 1、和解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者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问题; 2、调解法。可以寻求当地调解机构,对双方的问题进行调解; 3、仲裁法。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同诉讼的两审终审制相比,仲裁更有利于

    874 2022.08.0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