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处分他人之物民法原则

处分他人之物民法原则

2022-10-31 09:2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云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31回复

专业分析:

有权处分的,比如经过授权的,成立完整无瑕疵的法律行为。r无权处分的,该合同效力待定,被处分人追认的,导致合同生效。被处分人拒绝追认的,导致合同无效。r但有一个例外,规定在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即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而不是效力待定。r至于是否发生物权的变动(基于民法原理中的区分原则),则是另一个问题,简单提一下,物权变动的发生要求有合同+交付,如果是不动产还需要经过登记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的权利对象多种多样,但无非两大类:一是基于实体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民事实体权利;二是基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产生的诉讼权利。对实体权利的处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诉讼主体在起诉时可以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在民事权利发生争议或受到侵犯后,权利主体有权决定自己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不仅如此,权利主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行选择所受保护的方法。例如,在侵害财产所有权的纠纷中,被损害者有权就全部损害提出赔偿要求,也有权以部分损害的赔偿作为诉讼标的;同时,有权请求返还原物,也有权要求侵权人作价赔偿。 第二,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即将诉讼请求部分或全部撤回,代之以另一诉讼请求;也可以扩大(追加)或缩小(部分放弃)原来的请求范围。 第三,在诉讼中,原告可全部放弃其诉讼请求,被告可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

律师普法更多>>
  • 民事诉讼法规定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法规定处分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具体体现在: 1、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起诉权而开始,因当事人自主的撤诉行为而结束; 2、诉讼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的事项法院不能对其做出裁判; 3、当

    2020.01.30 330
  • 物权区分原则
    物权区分原则

    区分原则是指“在依据法律行为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实事实,他们的成立生效依据不同的法律根据的原则”基于此,实际是将一个物权变动区分为两个行为的结合,一个是由负担行为产生的债权关系与处分行为产生的物权关系的

    2021.03.02 677
  • 当事人处分原则
    当事人处分原则

    当事人处分原则指的是适用于税务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国家干预原则的对称。指税务诉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税收权利和诉讼权利。但当事人处分原则是有一定限制的。非依法律规定,税务机关无权处分其税收征收权。具体表现为:当事人的税收权益

    2020.05.29 360
专业问答更多>>
  • 之处罚原则:

    如果要确立医疗事故罪的量刑标准,就要确立该罪的处罚原则。首先,要认识到医疗事故罪性质。刑法理论一般将过失犯罪分为普通过失犯罪和业务过失犯罪,医疗事故罪就属于业务过失犯罪。对于医疗事故罪的处罚通常有两种

    2022-10-23 15,340
  • 和之处罚原则

    如果要确立医疗事故罪的量刑标准,就要确立该罪的处罚原则。首先,要认识到医疗事故罪性质。刑法理论一般将过失犯罪分为普通过失犯罪和业务过失犯罪,医疗事故罪就属于业务过失犯罪。对于医疗事故罪的处罚通常有两种

    2022-10-25 15,340
  • 殴打他人刑事处罚原则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2、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3、多次殴打、伤

    2022-08-11 15,340
  • 关于民事诉讼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处分权的享有者只限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处分权; 2、当事人行使

    2022-05-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法典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 01:02
    民法典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

    民法典中继承人继承遗产的顺序为:1、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在继承开始之后,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则再由第二顺序继承

    4,260 2022.05.11
  • 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 01:20
    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没有留下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的,在继承开始时,通常依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继承。法定继承参考下面的顺序: 第一,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每位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参与继承。其中,配偶、父母、子

    31,596 2022.04.17
  • 离婚财产分割原则 01:17
    离婚财产分割原则

    夫妻离婚时,对于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遵循下面几个原则:首先是平等原则,意思就是男女双方平等的分割共有财产,平等的享有财产权益,同时也需要平等的承担共同的债务。第二是适当照顾原则,意思是对于处于家庭弱势地位的一方或者抚养子女的一方,在分割财产时

    1,857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