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如果发现窝藏子弹判几年、严重吗?

如果发现窝藏子弹判几年、严重吗?

2022-07-28 09:3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28回复

专业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应属于刑法第128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窝藏子弹判几年就要依据个人的态度问题,所谓拒不交出,既包括私藏枪支、弹药已被发觉,限令其交出仍抗拒交出;也包括私藏者未被发觉,但其明知应当交出而仍藏匿不交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窝藏枪支弹药根据犯罪情节不同,量刑也不同。如果是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严重,则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窝藏子弹罪,即非法私藏弹药罪的判刑:构成该罪的,对行为人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则对行为人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律师普法更多>>
  • 窝藏子弹罪要判多少年
    窝藏子弹罪要判多少年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11.24 104
  • 窝藏枪支弹药就要判几年
    窝藏枪支弹药就要判几年

    窝藏枪支弹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

    2020.02.28 100
  • 窝藏罪判几年?
    窝藏罪判几年?

    窝藏罪判几年应当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 犯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指窝藏、包庇多人的;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窝藏、包庇罪行极其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等。 《刑法》第三百一

    2020.05.15 117
专业问答更多>>
  • 如果发现窝藏子弹判多少年、严重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应属于刑法第128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窝藏子弹判几年就

    2022-07-28 15,340
  • 窝藏枪支弹药判几年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 (二)非

    2022-06-11 15,340
  • 窝藏子弹罪会判多少年?

    窝藏子弹罪,即非法私藏子弹罪的判刑:构成该罪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1-11-05 15,340
  • 私藏100发子弹要判几年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100发私人藏族军用子弹构成犯罪,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00发私人藏族其他子弹不构成犯罪,不予判刑,但应当受到治安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销售、运输枪

    2021-12-3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判几年 00:58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判几年

    如果犯罪嫌疑人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就属于包庇犯罪分子,构成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1、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基本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

    956 2022.04.15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判几年 01:19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判几年

    行为人违反国家枪支的有关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依法配备枪支的公务人员,通过非法手段将枪支出租或者出借的,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

    1,382 2022.04.17
  • 诽谤罪情节严重判几年 01:06
    诽谤罪情节严重判几年

    诽谤罪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

    1,402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