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立案的刑事案件包括什么?有什么法律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根据法律规定,不予立案的情形有: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诉讼时效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法律的规定,1.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人民法院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2.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人民法院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2020.12.06 550 -
不予立案法律依据是什么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如下: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公安机关不予立案;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公安机关不予立案;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公安机关不予立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登记立案: 1、与本案有直接利
2022.06.06 4,120 -
行政案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
不予行政处罚是指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以下四种情形应不予行政处罚: 1、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3、精神病人在不能
2020.12.07 509
-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包括哪些?
刑诉法:第一百一十条【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立案条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
2022-07-11 15,340 -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不予立案的情形有: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诉讼时效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
2022-11-07 15,340 -
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刑诉法:第一百一十条【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立案条件】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
2022-06-29 15,340 -
新刑诉法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
2023-02-20 15,340
-
01:16
刑事案件包括什么刑事案件,主要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被控涉嫌触犯了刑法中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有关执法部门为追究其相关的刑事责任,从而进行案件的立案侦察、法院审判程序,给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相应的刑事制裁,例如罚金处罚、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剥夺政
7,444 2022.04.17 -
00:53
涉民生案件包括什么涉民生案件包括: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最高人民法院历来高度重视包括追索农民工工资在内的涉民生案件执行,近年来,最高法院多次组织全国法院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8,615 2022.05.11 -
00:51
刑事案件法律程序的步骤是什么刑事案件法律程序的步骤:立案;侦察;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执行。若在某一事件中存在犯罪事实并且应该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则予以立案,从而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侦查机关立案后,开始进行侦查;检察院接到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后,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法院
2,14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