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过失犯罪的司法解释

过失犯罪的司法解释

2022-08-10 01:2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重庆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8-10回复

专业分析: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王黎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一般情况下,如果行为人通过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或其他危险的手段导致别人重伤、死亡或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那会被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或死刑。如果是过失犯前罪,那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过失决水罪是指过失决水引起水灾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缔约过失的司法解释
    缔约过失的司法解释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可以是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也可以是合同成立并生效时。

    2021.03.25 237
  • 重大过失的司法解释
    重大过失的司法解释

    重大过失的司法解释是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预见到但轻信不会发生而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一种主观心态。对于重大过失,当事人一般不得事先约定免除责任;但在损害的发生系由受害人的重大过失所引起而致害人只有一般过失时,则可免

    2021.04.18 503
  • 失职罪的司法解释
    失职罪的司法解释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和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和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导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罪的司法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中也有改变,导致使国家重大的损失的,改判三年以上

    2022.04.12 709
专业问答更多>>
  • 刑法过失犯罪的司法解释

    疏忽大意的过失:不希望,反对结果的发生。因为疏忽大意了,出现了危害结果,违反了必要的注意义务。比如保安员按操作流程,每天要检查一下防火设施,结果某晚玩忽职守,喝点小酒,少了那么个流程,还凑巧在那晚失了

    2022-07-11 15,340
  • 单位过失犯罪司法解释的相关法条

    第一条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第二条个人为进行

    2021-01-02 15,340
  • 寻衅滋事里的过失犯罪司法解释

    第一条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 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

    2022-08-10 15,340
  • 共同过失犯罪的刑法解释

    共同过失犯罪的法律规定为: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022-06-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01:12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过失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相比,行为人并不是故意,而是过失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该种属于危害公

    1,618 2022.04.17
  • 侵犯著作权罪司法解释 01:14
    侵犯著作权罪司法解释

    我国司法解释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的立案标准。如果犯罪嫌疑人为了营利,在没有经过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复制发行他人的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等作品,或者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或者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或

    3,788 2022.04.12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02:20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具有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

    9,695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