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赠与合同立法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附条件赠与合同是有效的,但是赠与合同中所附义务是应该是非法定义务,因为法定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义务,赠与人约定与否,受赠方都必须履行,所附义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权益和违反公序良俗、道德约束,如果所附义务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权益和违反公序良俗、道德约束,所导致赠与。而且所附义务是在合同形成时就可以履行的义务,二不是合同生效后形成的义务。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又称附负担的赠与合同或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或者财产权利时,要求受赠人承担一定义务为附加条件的赠与合同。由于赠与合同是单务、实践性合同同时又有部分属于诺成性合同,附义务赠与合同与一般赠与合同区别在与受赠一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在民法上称为“负担“但它仍属于赠与合同性质范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口头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一般是生效的。但需要满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规定等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赠与合同可以附义务,且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本协议由以下双方当事人在_________签订:甲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住所: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为明确双方本次赠与房屋行为的权利义务,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第一条甲方决定将位于_____区_____街_____楼_____层_____号的房屋一套,建筑面积_____平方米无偿赠与给乙方;乙方同意接受此赠与。第二条甲方保证其对上述房屋拥有所有权。第三条甲方保证本次赠与并无任何恶意,而且已将其所知的一切包括瑕疵在内的注意事项告知乙方(但甲方不保证本次赠与物完全无瑕疵),否则,愿意对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第四条应甲方的要求,乙方保证将房屋不用于违法(或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等事项。第五条乙方违反第四条的约定,甲方有权收回上述房屋。第六条在本协议生效后,甲方应在____日内向乙方移交上述房屋;并应在____日内协助乙方到有关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手续。第七条乙方无须向甲方支付任何费用,但与移交上述房屋有关的费用包括到有关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费用以及有关契税应由乙方负担。第八条违反本协议的约定为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第九条违约方应向对方赔偿一切损失。第十条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十一条本协议在双方签字后生效。甲方:(签字)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附件:房产赠与公证书(_____)_____字第____号兹证明___于_____年____月_____日来到我处,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赠与书上签名(或盖章)。_________公证处公证员:____(签字)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
附加赠与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附条件赠与合同是有效的,但是赠与合同中所附义务是应该是非法定义务,因为法定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义务,赠与人约定与否,受赠方都必须履行,所附义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权益和违反公序良俗、
2022-08-27 15,340 -
附加赠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附条件赠与合同是有效的,但是赠与合同中所附义务是应该是非法定义务,因为法定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义务,赠与人约定与否,受赠方都必须履行,所附义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权益和违反公序良俗、
2022-08-31 15,340 -
附加条件的赠与合同有效吗
权利转移涉及到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合同中订立清楚。例如,赠与房屋合同就需要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手续,没有办理手续的,其转让无效。合同中要写清楚赠与人有权处理赠与财产的证明文件,确保赠与行为的
2022-05-28 15,340 -
附加条件的赠与合同有效吗?
权利转移涉及到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合同中订立清楚。例如,赠与房屋合同就需要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手续,没有办理手续的,其转让无效。合同中要写清楚赠与人有权处理赠与财产的证明文件,确保赠与行为的
2022-05-31 15,340
-
01:25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吗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诺成合同又称不要物合同。实践合同的对称。指仅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的合同。诺成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标的物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当事人交付标的物属于履行合同,而与合同的成立无关。但是在赠
3,520 2022.10.03 -
01:16
赠与合同可以起诉吗赠与合同产生的纠纷,是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的。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从本质上而言,因此产生的纠纷是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或自然人与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产生的纠纷。根据民
2,43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