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造成逃逸后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肇事者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者在逃跑时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这是行为者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者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无法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跑。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在实践中,肇事者逃避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但也有少数人因为害怕被害者的亲戚朋友和其他参观者殴打而逃避,这些人逃离现场后,很快就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认定时要区别开来,正确适用法律,不要浪费。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者为了正当的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立即向有关机构通报,接受法律处理。否则,行为者逃跑的话就没有音信,必须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三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肇事者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肇事者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肇事者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驾车逃逸,但没有因逃逸而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对肇事者应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这样处理: 1、责任认定加重。当事人逃逸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2、损害赔偿加重; 3、行政处罚重。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
交通肇事逃逸后逃逸构成什么?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2020.09.22 240 -
交通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怎么判
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11.12 527 -
交通肇事逃逸后逃逸怎么处罚?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020.02.07 489
-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逃逸,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拘留。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1-11-08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逃逸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造成重大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1-11-05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后肇事逃逸造成轻微碰撞怎么处
【所谓“轻微碰撞逃逸”,是指没有构成犯罪】 轻微碰撞逃逸不会吊销驾照,会收到相应的处罚和扣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一、构成交
2022-08-09 15,340 -
交通肇事后逃逸, 造成死亡怎么办?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2-03-22 15,340
-
01:25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机动车辆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的规定,如酒后、吸食、无驾驶资格、驾驶安全驾驶机动车辆和驾驶校车或客运车超载,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罚方式是判
3,395 2022.04.17 -
00:53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吗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1、如果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构成犯罪; 2、交通事故逃逸后,未造成人员重伤,也未造成30万元以上的财产损失就不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为: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
1,271 2022.11.21 -
01:18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行为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 2、事故当事人认为其对事故无责任,驾车离开现场的; 3、当事人出现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仍拒绝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的; 4、事故当事人将受害人
2,72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