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目的不达不当得利应该如何办?

目的不达不当得利应该如何办?

2022-07-30 15:3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河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30回复

专业分析:

财产或利益的消极增加,即因财产或利益本应减少而未减少所得的利益。包括: (1)债务的减少或消灭。债务人以其总财产为一般债权提供担保,债务的减少或消灭,使债务人原本应履行债务的负担减少或解除,对他而言,也是得利。 (2)本应设定的权利负担未设定。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1、受益人善意时的返还。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 2、受益人为恶意时的返还。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 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返还。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情况下,其返还范围应以其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 2.他方受损。所谓受损,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 3.一方受益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合法根据。是指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律师普法更多>>
  • 不当得利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不当得利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不当得利纠纷的处理: (一)所获利的财产为特定物的,返还原物;若原物被丢失或损坏,则折价补偿。 (二)若财产为种类物但己被丢失或损坏,则须返还同类物或折价补偿。

    2021.01.27 138
  • 不当得利应如何量刑
    不当得利应如何量刑

    不当得利一般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判处刑罚。但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承担返还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的责任。当事人之间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通过民事诉讼解决纠纷。

    2021.03.21 154
  • 不当得利该如何证明
    不当得利该如何证明

    证明不当得利事实的成立要件包括: 1、一方受益。这意味着一方的财产总额因某些事实而增加。财产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利益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范围广,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劳动和使用权的增加,如消除财产利益负担; 2、另一方受损。所

    2022.04.15 268
专业问答更多>>
  • 不当得利目的没达到怎么办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不当得利赠与目的没有达到,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

    2022-07-12 15,340
  • 不当得利应该如何证明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1、本案原告以不当得利为案由起诉你公司并没有法律问题。因为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和不同的案由。 2、经过公证

    2022-05-10 15,340
  • 不当得利应该如何上诉

    不当得利不还是违法的。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

    2022-07-15 15,340
  • 不当得利的利息应该如何计算

    不当得利的得利人应当返还全部不当得利;得利人恶意的,受损人可以要求得利人依法返还利益并赔偿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得利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所获得的利益没有法律依据的,所获得的利益

    2021-12-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20 2022.12.11
  • 专利应不应该买 00:50
    专利应不应该买

    专利应该买。申请专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一项法律制度。凡具备专利条件的发明创新都应及早申请专利,以获得国家的法律保护。申请专利是有好处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

    498 2022.04.2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