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安乐死是否是犯罪行为

安乐死是否是犯罪行为

2023-06-13 11:5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6-13回复

专业分析:

什么是犯罪?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大特征:社会危害性从行为与社会的关系说明犯罪的特征,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从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说明犯罪的特征,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形式特征;应受刑罚性从行为与国家反应方式的关系说明犯罪的特征,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所谓社会危害性,即指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的或者可能造成的这样或那样的特性。一般认为,社会危害性包括客观危害,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三个方面。 1、客观危害 从客观危害来看,实施安乐死行为的客观结果是病人的死亡,是一种因非自然原因而丧失生命。这样的结果是否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病人是希望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而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的。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一般的杀人行为――剥夺尚希望好好的生活在“此岸世界”的人的生命。这是病人希望达到的结果,对病人没有危害。 2、人身危险性 从人身危险性来看,“再犯可能”和“初犯可能”的机率都是极小的。因为首先要有一个身患绝症、痛苦不堪的病人存在,而且要有病人的授权,实施行为对象的特殊性大大制约了“再犯可能”和“初犯可能”。刑罚就是避免再犯和预防初犯的。对那些便于实施的犯罪,若不追究,那么下一个受害者随时随地可能是我们自己,因此社会公众便普遍处于诚惶诚恐的状态,社会秩序将无法正常维系,生产生活将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必须给予刑罚。而实施安乐死不会造成这样的影响,因为那些要用顽强的意志咬紧牙关与病魔斗争到底的人们是不必担心别人对其实施安乐死的。而社会上其他健康的人更不用担心有人对他们实施“安乐死”。 3、主观恶性 如果仅仅在主观恶性的外在表现,即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罪过”的层面上理解,那么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无疑可以适用于“犯罪故意”的判断标准――请听法官一本正经、振振有词地宣判:“被告人,某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某乙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被告人某甲是故意犯罪……”这仅仅是从外在表现上做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我们必须在主观恶性的内在本质的层面上去把握行为人的主观心理,也就是要分析,行为人实施该行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恶性”。 恶性是与满足欲望的方式以及对其的评价紧密联系的。那么,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有什么欲望呢?如前所述,是满足病人自愿以放弃生命来摆脱痛苦的要求的欲望。之所以有这一欲望,是因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和“不忍人之心”,是出于对病人病痛之惨象的深切同情,如果不满足病人的要求,对病人将是最大的恶。可见,这种欲望是在人本性中的基本感情(“恻隐之心”和“不忍人之心”)支配下的欲望,而非一种欲望支配、派生出的另一种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欲望的来源是“善”的,而非“恶”的(而柏拉图认为欲望本身无所谓善恶)。那么该欲望的满足方式呢?孤立的看,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当然是极大的恶。但当满足欲望的方式是对方自愿的选择、安排而非行为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它的恶性便减少了很多。而使它完全不具有恶性的关键在于,这种方式是经医生确认的摆脱痛苦的唯一的途径。“没有什么人会随便讨论死亡”,病人和行为人都是在确实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选择安乐死的。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如果有既能维持病人的生命,又能使病人摆脱病痛的方式,病人还会选择死亡吗?――除非是被他人所迫的。同样,行为人当初还会接受授权吗?――除非是他别有用心。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李鉴春律师

河南良承律师事务所

罪犯能执行安乐死。安乐死是由于精神和身体的极端疼痛,经医生批准后,在无痛状态下结束生命的过程,注射死刑和安乐死相似,都是将药物注射到死刑犯体内,从而使罪犯死亡。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为人实施安乐死是犯罪行为。在中国,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虽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可能,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律师普法更多>>
  • 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
    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

    安乐死构成犯罪,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

    2020.08.25 131
  • 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
    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

    安乐死涉嫌犯罪,涉嫌故意杀人罪。犯此罪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安乐死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在我国是禁止实行安乐死的。

    2020.01.18 130
  • 请问为人实施安乐死是犯罪行为吗
    请问为人实施安乐死是犯罪行为吗

    行为人帮助人实施安乐死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虽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2020.09.25 97
专业问答更多>>
  • 安乐死是不是一种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为他人实施“安乐死”是犯罪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

    2022-08-30 15,340
  • “安乐死”是否违法犯罪?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

    2023-06-11 15,340
  • 什么是安乐死?安乐死是否成为故意杀人罪?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安乐死,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 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

    2022-03-05 15,340
  • 开车撞死人是否是犯罪行为

    1、行为人有开车撞死他人的行为的,若不存在主观故意,则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主观故意的,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

    2022-06-2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什么是安乐死 01:25
    什么是安乐死

    根据实践,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中国的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并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我国刑法

    19,740 2022.04.15
  • 爆炸罪是危险犯还是行为犯 01:06
    爆炸罪是危险犯还是行为犯

    爆炸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爆炸行为,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1,672 2022.05.11
  • 婚内强奸是不是犯罪行为 01:41
    婚内强奸是不是犯罪行为

    婚内强奸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是犯罪行为: 婚内强奸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亦指有特定的婚姻状况处于非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分居、提起离婚诉讼等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体现了一方对另

    1,474 2023.01.2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