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行政起诉中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必须出庭应诉应当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哪些人员

行政起诉中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必须出庭应诉应当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哪些人员

2022-09-01 19:5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吉林省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9-01回复

专业分析:

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出庭。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到两名诉讼代理人。上述“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包括该行政机关具有国家行政编制身份的工作人员以及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如果被诉行政行为是人民政府做出的,那么人民政府所属法制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被诉行政行为具体承办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视为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人员。法条提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释》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涵义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是指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注意: 1、从涵义中可知,仅限于在诉讼程序中。 2、不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其他具有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 3、不限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还包括应当追加为被告二原告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通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及相应工作人员范围划分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相应工作人员,是指被诉行政机关中国具体行驶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 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类型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四、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类型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 1、被诉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重大人身、财产权益的; 2、行政公益诉讼; 3、被诉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规范性文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 4、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其他情形。 五、共同被告案件出庭负责人的确定 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可以由共同被告协商确定负责人出庭应诉;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确定。 六、减轻多次庭审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负担 对于同一审级需要多次开庭的同一案件,负责人到庭参加一次庭审的,一般可以认定其已经履行出庭应诉义务。 七、可更换出庭应诉负责人的情形 考虑到作为分管工作的负责人存在变动等原因,司法解释规定,行政机关在庭审前申请更换出庭应诉负责人且不影响正常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八、通知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方式 1、人民法院在向行政机关送达的权利义务告书中,应当一并告知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相关事项。 2、人民法院通知负责人出庭的,应当在出庭三日前送达出庭通知书,并告知负责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 九、对负责人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身份审查 人民法院应当渡出庭应诉负责人及相应的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可以补正的,应当告知行政机关予以补正; 不能补正或者补正可能影响正常开庭的,视为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或者未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应诉。 十、负责人不能出庭正当理由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 1、不可抗力; 2、意外事件; 3、需要履行他人不能代替的公务; 4、无法出庭的其他正当事由。 十一、对负责人不能出庭理由的审查 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由该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人民法院应当对负责人不能出庭的理由以及证明材料进行审查。 十二、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可申请延期开庭 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行政机关申请延期开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决定延期开庭审理。 十三、负责人出庭应当履行的义务 1、负责人出庭应当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遵守法庭规则,自觉维护诉讼秩序。 2、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相应工作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应当就案件情况进行陈述、发辫、提交证据、辩论、发表最后意见,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说明。确保“出庭又出声”。 3、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应当就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负责人的决策作用,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十四、保障负责人履行出庭义务 1、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以侮辱。谩骂、威胁等方式扰乱法庭秩序的,人民法院应当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理。 2、原告对负责人出庭应诉等情况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庭审笔录中载明,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 十五、未依法履行负责人出庭义务的处理 1、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且未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 2、行政机关有正当理由申请延期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准许后再次开庭审理时行政机关负责人仍未能出庭应诉。且无正当理由的; 3、行政机关负责人和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均不出庭的; 4、行政机关负责人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5、人民法院在庭审中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解释或者说明,行政机关负责人拒绝解释或者说明,导致庭审无法进行的。 十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公开情形 1、人民法院可以通过适当形式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向社会公开。 2、可以定期将辖区内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向同级人民政府进行通报。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是指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需要履行他人不能代替的公务;无法出庭的其他正当事由。

律师普法更多>>
  • 行政诉讼中被诉的行政机关是否应当出庭?
    行政诉讼中被诉的行政机关是否应当出庭?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 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

    2020.08.13 173
  •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时的程序是什么?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时的程序是什么?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指在行政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作为被告出庭参加诉讼,如果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的相关工作人员出庭参加诉讼。

    2020.12.16 202
  • 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谁应当出庭
    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谁应当出庭

    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是指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2020.09.28 378
专业问答更多>>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01:03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具体有下面几个特征: 第一,从属法律性。指的是不论哪个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的授权范围以及法定程序; 第二,裁量性。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可以根据相对人的具体行为,进行自由裁量; 第三,单

    6,747 2022.04.15
  • 人民检察院属于行政机关吗 01:10
    人民检察院属于行政机关吗

    检察院不属于行政机关,检察院属于法律监督机关,只有公安部门属于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的单位性质是法律监督,国家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国家检察权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案

    4,659 2022.05.11
  • 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什么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 01:06
    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什么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

    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冻结、扣押等行为必须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执行,任何个人、组织不能擅自冻结他人存款、扣押他人及相关财物。行政机关决定实施冻结、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冻结、查封、扣押决定

    7,303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