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怎样看待行政诉讼,如何明确行政诉讼的范围

怎样看待行政诉讼,如何明确行政诉讼的范围

2021-11-14 19:3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浙江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1-11-14回复

专业分析:

什么是行政诉讼?在我国,行政诉讼。行政审判与刑事诉讼、刑事审判、民事诉讼、民事审判相比。相比之下,它是三大诉讼(审判)活动之一,而不是独立的行政法院。目前,一般认为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按照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含义?上述行政诉讼的概念有以下五个层面:1。行政诉讼起因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或者授权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真的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影响行政诉讼的发展。只要行政相对人认为有侵权行为并向法院起诉,诉讼的提起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就可以启动行政诉讼程序。在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中,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即原告必须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授权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即使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满意,一般也应先服从,然后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救济请求,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当行政机关或者被授权组织遇到行政相对人拒绝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时,或者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自行强制执行,或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实现其在具体行政行为中的意志。行政机关或者授权组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与行政相对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虽然都是诉诸法院,但程序性质不同,即执行程序和诉讼程序。此外,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之一是,行政诉讼的被告没有反诉权,即不可能因为反诉而成为另一个行政诉讼的原告。因此,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2、行政诉讼是由统一法院主持的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与法国和德国的相应制度不同,既没有独立的行政法院,也没有独立于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虽然在《行政诉讼法》制定前后至今,一直有人主张,为了更好地促进行政诉讼的发展,避免行政对法院的过度干扰,应建立独立的行政法院制度,但这一方面可能涉及宪法的修改,另一方面,即使行政法院制度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效果,似乎也很难有明确的预期。当然,我国行政诉讼的功能是由统一行使司法权的普通法院承担的,不同于英美国家的相应制度,因为我国法院的内部结构是根据所审案件的性质确定的,即分为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行政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而且英美国家普通法院没有这样的结构划分。3、行政诉讼适用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独立程序规则在我国,普通法院首先从使用民事诉讼开始审理行政案件。1980年颁布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首次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处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普遍建立了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审理行政案件的制度。但主要用于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并不完全适应行政纠纷的处理。1989年,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这意味着我国行政诉讼有其独立的程序规则,经过制度实践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原被告的恒定性中,被告没有反诉权。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不适用于调解,行政诉讼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有明显不同的规则。然而,强调行政诉讼程序规则与民事诉讼程序规则的区别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壁垒。第九十九年司法解释第九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还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4、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主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现阶段的行政诉讼明确排除了对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行政相对人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他们认为抽象行政行为违反了上一阶段的法律规范。另外,对于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只是对其合法性进行更多的审查,这是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当然,任何原则都有例外。在少数情况下,法院也可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不能一概而论。5、行政诉讼是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代表国家检察机关或者提起刑事自诉的受害人是否对被告犯罪行为提起诉讼的问题。争议实际上是国家或者自诉人与被告之间关于被告是否有犯罪行为的争议。应该采取什么刑罚措施(如果有犯罪行为)?民事诉讼是解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杨强律师

北京中复律师事务所

从目前各国行政诉讼立法和逻辑理论上分析,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三种方式:1.列举式。列举式是指由成文法和判例法明确规定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诉讼和不能提起诉讼的范围。2.概括式。概括式是由成文法明确规定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一个基本的抽象标准。3.结合式。结合式是在一国的行政诉讼法中同时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来划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 1、由统一的行政诉讼法典对受案范围作出原则性的概括规定; 2、人民法院只受理因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案件; 3、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对人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律师普法更多>>
  • 行政诉讼受理范围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受理范围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为被诉的行为应当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具体包括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

    2020.04.21 79
  • 行政诉讼管辖范围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管辖范围如何确定

    一、级别管辖 一般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特殊案件分别由中、高、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二、地域管辖 1、一般管辖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

    2020.01.21 123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

    2020.03.02 95
专业问答更多>>
  • 行政诉讼如何确定范围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

    2022-08-26 15,340
  • 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如何明确

    受案范围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才能得到明确的表达,这种方式越科学,受案范围的划定就越准确。 (1)概括式。概括式是由统一的行政诉讼法典对受案范围作出原则性的概括规定,概括式的优点是简单、全面、不致发生遗漏

    2022-03-21 15,340
  • 该如何确定原告的行政诉讼诉讼范围?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行政诉讼的身份条件,本质上是指起诉人与行政主体的行为或者不作为或者争议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利害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

    2021-10-29 15,340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

    2022-08-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行政诉讼可以撤诉吗 01:20
    行政诉讼可以撤诉吗

    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分为自愿撤诉和视为撤诉。首先自愿撤诉是指:原告申请撤诉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行为。视为撤诉有三种情形,第一是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第二是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第三是:原告未按照规

    3,891 2022.05.11
  • 行政诉讼流程怎么走 00:57
    行政诉讼流程怎么走

    行政诉讼流程为: 1、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被告在规定日期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在受案范围内的案件予以立案受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

    3,937 2022.04.15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 01:04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如下: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超过两个月不

    3,149 2022.05.1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