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如何确认借条是否伪造

如何确认借条是否伪造

2023-01-24 00:5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河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1-24回复

专业分析:

确认伪造借条的方法如下: 1、核实实际资金流量; 2、综合判断,形成内在信念; 3、技术鉴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确认伪造借条的方法如下: 1、核实实际资金流量; 2、综合判断,形成内在信念; 3、技术鉴定。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伪造借条的确认: 一是受威逼、胁迫,委心写下借条; 二是赌债,无钱还不得已写下借条; 三是伪造借条,如伪造签名、印章等; 四是借条被出借人拿到后,出借人未实际向借款人付款; 五是在饮酒、吸毒等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出具的借条; 六是对借条的数额、还款日期、利息约定等内容进行重大修改。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确认借条是伪造的?
    如何确认借条是伪造的?

    确认伪造借条的方法如下: 1、核实实际资金流量; 2、综合判断,形成内在信念; 3、技术鉴定。

    2020.02.21 80
  • 如何确认借条是伪造的
    如何确认借条是伪造的

    确认借条是伪造的方式有: 1、可以通过向有关机构申请技术鉴定,对借条的字迹、指纹、印章等进行鉴定; 2、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比如是否有实际的资金流动,或相关结算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

    2020.01.31 162
  • “伪造”借条怎么确认
    “伪造”借条怎么确认

    伪造借条的确认: 一是受威逼、胁迫,委心写下借条; 二是赌债,无钱还不得已写下借条; 三是伪造借条,如伪造签名、印章等; 四是借条被出借人拿到后,出借人未实际向借款人付款; 五是在饮酒、吸毒等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出具的借条; 六是对借条的数额、

    2021.03.20 93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确认借条是否为伪造

    确认借条是伪造的方式有: 1、可以通过向有关机构申请技术鉴定,对借条的字迹、指纹、印章等进行鉴定; 2、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比如是否有实际的资金流动,或相关结算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

    2022-06-09 15,340
  • 如何确认“伪造”借条

    确认伪造借条的方法如下: 1、核实实际资金流量; 2、综合判断,形成内在信念; 3、技术鉴定。

    2022-11-24 15,340
  • 如何确认借条是伪造的?

    确认借条是伪造的方式有: 1、可以通过向有关机构申请技术鉴定,对借条的字迹、指纹、印章等进行鉴定; 2、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比如是否有实际的资金流动,或相关结算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

    2022-06-09 15,340
  • 如何确认借条是伪造的

    确认借条是伪造的方式有: 1、可以通过向有关机构申请技术鉴定,对借条的字迹、指纹、印章等进行鉴定; 2、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比如是否有实际的资金流动,或相关结算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

    2022-06-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正确写借条 01:19
    如何正确写借条

    正确的借条,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必须要由借款人亲手书写借条的全文并亲笔签字,不可打印; 2、借条的内容必须要表述准确,不能产生一定的歧义; 3、借条必须要明确写明借款的时间、借款用途、借款的利息约定以及还款的具体期限; 4

    17,584 2022.04.15
  • 如何确认股东是否出资 01:02
    如何确认股东是否出资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确认公司股东是否已经实缴出资: 1、核查股东的出资证明书; 2、查验会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3、收取银行询证函、银行进账单。 股东出资的具体方式如下: 1、货币。这里所说的货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即人民币。股东一方是外国投资

    2,258 2022.05.27
  • 伪造货币罪如何处罚 01:03
    伪造货币罪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的规定,行为人犯本罪的,依法会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产生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或者没收行为人的

    864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