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判罚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要实施了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加重处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况由最高司法机关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一般而言,情节严重应包括下列情形: 1、多次伪造、变造、转让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2、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数量较大的; 3、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又出售、出租的; 4、利用伪造、变造、转让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进行经营,严重干扰国家金融秩序的; 5、利用伪造、变造、转让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进行诈骗的; 6、利用伪造、变造、转让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进行营业,给客户、经营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处罚标准: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立案标准是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应予立案追诉。
-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刑法中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是以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标准立案。
2020.07.07 126 -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立案标准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既遂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2020.02.28 203 -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具体处罚标准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处罚标准: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二款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
2020.04.26 135
-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1.变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至20万罚金。 2.但构成了情节严重的情况,是可以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5至50万罚金,具体情况可以基于实际的犯罪事实而定。
2022-05-15 15,340 -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判刑标准
对犯变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人一般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变造金融机构批准经营许可证罪是指变造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
2022-05-15 15,340 -
什么是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
只要实施了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
2021-05-19 15,340 -
变造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既遂处罚标准是什么
只要实施了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
2021-05-19 15,340
-
01:03
金融诈骗的判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金融诈骗的犯罪分子的判刑做了具体规定,划分标准是诈骗金额的大小,一共分为了三个量刑幅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金融诈骗的金额,才能确定应当如何对犯罪分子进行判刑。 首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
1,366 2022.04.17 -
01:02
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量刑标准行为人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就触犯了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本罪所侵犯的法益是国家居民的身份证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居民身份证制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施行了对居民身份证的妨碍行为,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对
1,039 2022.04.17 -
01:21
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立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罪,是指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的行为。该罪是行为犯,也就是说只要实施了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不论结果如何,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而如果造成严重后
1,84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