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车辆刮蹭事故逃逸的法律依据

车辆刮蹭事故逃逸的法律依据

2021-11-26 11:2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1-11-26回复

专业分析: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此,根据法律,警方应立案受理。但在现实生活中,车主一般更愿意选择通过保险公司找不到第三方特约保险申请理赔,这样更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车辆刮蹭如果离开现场则属于肇事逃逸。车辆刮蹭离开现场属于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情形或者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情形,是肇事逃逸。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车辆刮蹭如果离开现场则属于肇事逃逸。车辆刮蹭离开现场属于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情形或者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情形,是肇事逃逸。

律师普法更多>>
  • 车辆刮蹭逃逸怎么处罚
    车辆刮蹭逃逸怎么处罚

    罚款是500-2000元。刮蹭事故逃逸,一旦属于警方追查以后确定的,一律按照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至于处罚,可以一次性扣12分或者直接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假如主动投案和对方协商处理圆满,警察可不立案处理。 至于罚款,交通事故肇

    2020.06.18 159
  • 刮蹭车辆后离开算肇事逃逸吗
    刮蹭车辆后离开算肇事逃逸吗

    刮蹭车辆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涉嫌肇事逃逸。

    2020.11.09 223
  • 刮蹭车辆后离开算不算肇事逃逸
    刮蹭车辆后离开算不算肇事逃逸

    刮蹭车辆后离开算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方法具体如下: 1、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2、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

    2022.08.09 714
专业问答更多>>
  • 车辆刮蹭算肇事逃逸吗

    车辆刮擦不属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

    2022-06-13 15,340
  • 车辆刮蹭属于肇事逃逸吗

    车辆刮擦不属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

    2021-05-08 15,340
  • 车辆刮蹭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罚

    刮擦交通事故逃逸的,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造成重大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1-11-05 15,340
  • 车辆刮蹭肇事逃逸如何办理

    轻微刮蹭逃逸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法律依据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内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2022-07-2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轻微刮蹭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01:00
    轻微刮蹭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轻微刮蹭跑了算肇事逃逸。情节轻微,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

    5,317 2022.04.17
  • 电动车逃逸事故怎么处罚 00:50
    电动车逃逸事故怎么处罚

    电动车逃逸事故的处罚如下: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1000元的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行

    1,661 2022.05.11
  •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01:35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以下的法律法规进行伤残鉴定: 1、可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针对受害人的受伤情况鉴定具体的伤残等级,以便确定赔偿金额。 2、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受害人要对自己的受伤

    707 2022.04.15
交通事故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