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下列哪些审查文件

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下列哪些审查文件

2021-10-29 14:41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福建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1-10-29回复

专业分析:

(1)共同审查的受理条件共同审查不是独立的诉讼请求。纳入司法审查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必须是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换句话说,一起审查是附属诉讼,不能独立起诉。二、确定性《行诉解释》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请求共同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供明确的文件名称或者审查对象。因此,一起审查的对象必须明确。三、适用性《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共同请求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因此,审查对象仅限于被诉行政行为援引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二)审查程序规范《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七条,从管辖、时间、机关参与等不同方面作出规定。1、管辖要求《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由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共同管辖。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一并审查是附属诉讼,主要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具有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合法资格,其管辖法院应当取决于行政案件,而不是相反或者属于特定级别的法院。2、时间要求《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共同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法院调查中提出。主要考虑到随着证据和庭审的深入,原告可以充分了解被告的执法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审查请求。3、制定机关参与《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举证要求是专门为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增加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法院主动听取制定机关的意见,另一种是制定机关申请出庭的陈述。前者是针对人民法院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违法的情况,后者应当制定机关的申请。需要强调的是,行政机关不申请出庭陈述的,也不影响法院依法审查规范性文件。(3)共同审查的审查标准《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规范性文件共同审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整体审查,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权限和程序出发,将规范性文件作为整体审查。二是具体审查,审查被诉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具体条款。1、《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超越制定机关法定职权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范围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法定职权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制定规范性文件也是如此。二、内容合法《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有冲突,或者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或者损害其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综上所述,该条款旨在强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应遵循法律保留、法律优先、法制统一等基本原则,防止权力任性。3、程序正当。《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未履行法定批准程序,公开发布程序,严重违反制定程序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制定完整的程序是保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法定批准和公开发布过程中,由于影响较大,需要严格遵守。同时,根据上述规定,只有严重违反制定程序,才会被认定为违法。(四)共同审查的审查结果新《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为此,根据立法原意,《行诉解释》细分了如何行使好建议权,进一步发挥了一并审查的监督作用。1、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可以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结果不体现在判决主文中对规范性文件效力的直接判断上,而体现在能否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上。-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依据,并予以推理。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原告要求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的,法院认为违法的,除不适用外,还应当明确理由,明确规范性文件违法的具体原因。2、配套处理-外部处理程序。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处理非法规范性文件有三种方式:一是提出处理建议,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和规范性文件备案机关。二是提出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建议。三是对紧急情况,可建议制定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立即停止执行本规范性文件。-内部备案程序。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还需要完成法院系统内部的备案,规范性文件的非法裁判。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杨强律师

北京中复律师事务所

(一)一并审查的受理条件“一并审查”并不是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要纳入司法审查需满足以下要求:1.附带性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必须是“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换言之,一并审查是附属诉讼,不能独立成诉。2.确定性《行诉解释》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请求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供明确的文件名称或者审查对象。”据此,一并审查的对象必须明确。3.适用性《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据此,一并审查的对象,限于被诉行政行为所援引或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二)一并审查的程序规范《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七条,分别从管辖、时间、制定机关参与等不同方面作出规定。1.管辖要求《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的,由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一并管辖”。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一并审查”是附属诉讼,主要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具有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合法资格”,其管辖法院应当取决于行政案件,而不能相反或者专属于特定级别的法院。2.时间要求《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的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应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主要是考虑到随着举证与庭审的深入,原告可以充分了解被告的执法依据,相应提出一并审查请求。3.制定机关参与《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举证要求是专门为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增设的,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法院主动听取制定机关的意见,另一种是制定机关申请出庭陈述意见。前者是针对人民法院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违法的情况,后者是应制定机关的申请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行政机关不申请出庭陈述意见,也不影响法院依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三)一并审查的审查标准《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对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可以从两条路径展开:一是“整体审查”,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出发,将规范性文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审查。二是“具体审查”,针对被诉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具体条款进行审查。1.职权合法《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 (一)项规定,“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范围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职权法定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制定规范性文件同样如此。2.内容合法《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 (二)项、第 (三)项、第 (五)项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相抵触,或者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义务或减损其合法权益,或者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归纳来看,该条款旨在突出强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遵循法律保留、法律优先、法制统一等基本原则,防止权力任性。3.程序正当《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第 (四)项规定,“未履行法定批准程序、公开发布程序,严重违反制定程序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完备的制定程序是保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法定批准、公开发布环节,因影响重大,需要得到严格的遵守。同时,按照上述规定,只有在严重违反制定程序时,才会被认定为不合法。 (四)一并审查的审查结果新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为此,《行诉解释》按照立法原意,对如何行使好建议权作出细分,进一步发挥“一并审查”的监督作用。1.裁判方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可以作为行政行为依据。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结果,不是体现在判决主文中对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直接作出判断,而是体现在能否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依据适用,并予以说理。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原告要求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法院认为不合法的,除了不予适用以外,还应阐明理由,明确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具体原因。2.配套处理——外部处理程序。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对于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的处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提出处理建议并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机关。第二种是提出修改或者废止该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建议。第三种是对于情况紧急的,可以建议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立即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内部备案程序。根据《行诉解释》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对于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裁判,人民法院还需要完成法院系统内部的备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

律师普法更多>>
  • 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案件?
    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

    2022.09.03 109
  • 行政诉讼中如何进行审查
    行政诉讼中如何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

    2020.01.26 107
  •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审查?
    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审查?

    审查行政诉讼案件的流程是: 1、首先,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2、人民法院组织双方提交相关证据并进行质证; 3、人民法院组织双方进行答辩; 4、人民法院通过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审理,作出判决。

    2020.09.18 82
专业问答更多>>
  • 行政诉讼中对有关文件是如何审查的

    人民法院对有关文件进行一并审查时,可以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等方面进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

    2022-06-03 15,340
  • 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行政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该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认为有犯罪行为的

    2022-03-15 15,340
  • 行政诉讼中法院如何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文件?如何确定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所谓“规范性文件”,不包括国务院部门和地方

    2022-03-05 15,340
  • 如何审查行政诉讼中的证据

    答辩期满开庭前。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取得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取得证据的申请。 取证申请书应当注明以下内容:(一)证据持有人的姓名、姓名、地址等基本情况;(二)取证内容;(三)申请取证的原因及其需

    2021-10-2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入党政治审查查哪些人? 01:15
    入党政治审查查哪些人?

    入党政治审查查入党人的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要看看自己单位有没有具体要求政审人员范围。主要社会关系通常指在政治上或经济上与其联系密切影响较大的旁系亲属或近姻亲,如叔伯舅姨和岳父母、公婆,还包括关系亲密的朋友、同事、同学、同乡等。但是,政审

    12,681 2022.04.12
  • 审查起诉期限 00:50
    审查起诉期限

    审查起诉阶段一般是一个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如果属于重大、复杂的案件,通常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

    4,275 2022.04.17
  • 再审审查期限 00:49
    再审审查期限

    民事诉讼的再审审限,一般是从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通常需要院长批准。刑事诉讼的再审审限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可以超过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符合再审规

    2,663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