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借款行为能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

借款行为能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

2022-08-30 16:5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香港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8-30回复

专业分析:

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欺骗行为(即是否虚构关键事实或隐瞒关键真相),是否符合“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被害人由于诈骗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的诈骗犯罪构成。如果行为人没有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即便借款用于“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或者改变借款用途,那也是行为人借款后的自主处分,是属于借款,不构成诈骗,可通过协商、调解、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其次,要看借款用途。如果行为人在借款时实施了欺骗行为(隐瞒暂时生产经营困难),借款后用于生产经营,没用于“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没用于挥霍、携款潜逃,更没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人意图通过生产经营归还借款的,最终因客观原因导致经营亏损、无法归还的,因主观上不具备非法占有之目的,故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再次,要看有无可期待的还款资金来源。如果行为人在借钱时有可期待的还款能力和资金来源,且在因客观原因(条件发生变化、客户违约、被人利用和欺骗等)导致无法归还后,行为人还想法设法地去筹集资金还款,这就充分证明了行为人有履约的诚意和行为,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诈骗他人钱财的故意,不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自然也不构成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徙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借款行为具有诈骗犯罪的认定: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欺骗行为。其次,要看借款用途。再次,要看有无可期待的还款资金来源。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借款行为具有诈骗犯罪的认定: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欺骗行为。其次,要看借款用途。再次,要看有无可期待的还款资金来源。

律师普法更多>>
  • 借款行为中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
    借款行为中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

    借款行为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需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借款,数额达到3000元的构成诈骗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

    2020.12.08 100
  • 借款行为可以认定为诈骗犯罪吗
    借款行为可以认定为诈骗犯罪吗

    单纯的借款行为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但是如果行为人采取了欺骗行为,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11.22 99
  • 那么借款行为的行为人可以认定具有诈骗罪吗
    那么借款行为的行为人可以认定具有诈骗罪吗

    借款行为不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但是如果行为人采取了欺骗行为,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01.08 85
专业问答更多>>
  • 借款行为诈骗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

    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欺骗行为(即是否虚构关键事实或隐瞒关键真相),是否符合“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被害人由于诈骗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

    2022-08-24 15,340
  • 借款行为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

    借款行为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需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借款,数额达到3000元的构成诈骗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2022-06-07 15,340
  • 借款行为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吗

    借款行为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犯罪需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借款,数额达到3000元的构成诈骗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2022-06-08 15,340
  • 合法的借款诈骗行为能不能认定为诈骗行为?

    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欺诈行为(即是否虚构关键事实或隐瞒关键真相),是否符合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被害人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交付财产的欺诈犯罪。如果行

    2021-11-1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什么样的行为能被认定为自动投案 01:26
    什么样的行为能被认定为自动投案

    被认定为自动投案的行为是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没有被司法机关发现的时候,或者虽然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发现了,但是犯罪嫌疑人还没有受到询问或者强制措施,主动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投案的行为。 具体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生病了或者受

    540 2022.04.17
  • 什么是诈骗行为 01:09
    什么是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是指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021年7月14日,反诈预警短信12381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

    12,049 2022.04.15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 01:07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即使是纯获利益的行为也不能独立实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

    2,543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