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自信过失和信用过失如何鉴定

自信过失和信用过失如何鉴定

2021-11-11 02:3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1-11-11回复

专业分析:

就认知特征而言,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中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那就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是可能造成疏忽的过失或意外;如果行为人预见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而不是可能危害社会,那就是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轻信可以避免,是指行为人在预见结果的同时,以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可以避免结果,但主客观条件不可靠。相信可以避免的主要表现是:一是行为人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有利因素和客观因素;第二,行为人估计了自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轻信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不同于其他犯罪形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成立的根本原因。就意志特征而言,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因为他相信可以避免这种危害。所以,行为人虽然未能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识,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特征上,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可能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当事人所产生的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比较: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一种心理态度。

律师普法更多>>
  • 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

    2020.01.20 1,289
  • 过失与过于自信的区别
    过失与过于自信的区别

    1、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3、间接故意的行为人

    2020.09.23 184
  • 如何鉴定过失犯罪?
    如何鉴定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的认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应当认定为过失犯罪。不是说构成过失犯罪就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只要法律有规定的,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020.03.03 74
专业问答更多>>
  • 自信过失如何认定

    过于自信的心理状态,这是指行为人虽然已经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但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轻率行动,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对危险的认识仍未达到引起个人的高度重视,没有转化为改变个人行为

    2022-06-23 15,340
  • 过于自信过失如何认定

    过于自信的心理状态,这是指行为人虽然已经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但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轻率行动,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对危险的认识仍未达到引起个人的高度重视,没有转化为改变个人行为

    2022-05-20 15,340
  • 过于自信过失应该如何认定

    在认识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2-08-25 15,340
  • 过失过于自信主张如何认定

    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上存在侥幸,认为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因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导致犯罪的,属于过失犯罪,只有法律有规定的才负

    2022-06-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区分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 01:21
    如何区分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

    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是民法上的注意义务的体现,民法理论上将注意义务分为三个层面: 1、普通人注意义务,以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是否能够注意为标准,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难以注意,也没有注意,不能认定行为人存在过失。一般人能够注意而没有注意,行为人即存

    6,736 2022.05.11
  •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01:07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以前犯绑架罪致人死亡的情况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情形,从重处罚。然而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九去掉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犯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则成为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这种情况在刑法学上称为想象

    2,632 2022.04.17
  • 限高令和失信人区别 01:28
    限高令和失信人区别

    对于“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的相同点在于: 1、都是对被执行人的惩罚措施; 2、均是公开性质,都可以通过报纸等媒体向对外发布; 3、都是因申请方申请,由法院发起的一项法律措施; 4、救济途径相

    3,352 2022.04.15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