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欺诈行为与民事案件中的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欺诈行为与民事案件中的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2022-01-23 09:12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四川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1-23回复

专业分析:

民事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刑事案件中的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者的相同之处是主观方面都是出于故意,在客观方面都采取了欺骗对方的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同其进行交易或“自愿地”交出财物的行为。但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彼此不能混淆,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二者在客观方面虽然都采取了欺骗的方法,但民事中的欺诈行为可以是作为的,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欺诈行为是对民事行为有关重要事实所做的虚假陈述,通常表现为积极地捏造虚假的事实或者掩盖真实的事实,如在产品上使用假冒的名牌商标欺骗顾客,将已过期的饮料换贴出厂日期标志,坑害消费者利益等。再如,甲商场明知有一些电器属次品,但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仍将次品的电器混杂在正品电器中,以同样的价格对外销售,使买到次品的消费者也认为自己买的是正品电器。以上行为均是采用了作为的形式欺骗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消极地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不作为)不构成欺诈,但是,根据法律、合同或交易习惯,一方有告知另一方事实真相的义务而未作告知的,也可构成欺诈。例如,乙商场进到一批国内组装的索尼彩电后,在对外销售过程中未向消费者告知产品系国内组装的事实,使消费者误认为自己购买的索尼彩电是原装的日本产品,这就属于不作为的欺诈行为。因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故待销商品真实信息的告知义务是法定义务,商家必须履行。如果经营者违反其义务不予告知,致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而购买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经营者的行为同样依法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而刑事中的诈骗犯罪只能是作为的。虽然诈骗行为中也有采用隐瞒真相的方法,但行为人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来故意隐瞒真相,以骗取被害人的信赖,所以诈骗犯罪只能由作为犯构成。例如,丙一直以房屋开发商自居,一次丙将购房者领至他人建造的住宅楼处,谎称系其建造的房屋,使购买者信以为真,当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预付了二分之一的房款。又如,丁房产商在住宅楼建成后,为及时回收资金,故意掩盖了房屋尚未取得大产权证的事实,即对外销售房屋,使购房者买房者无法取得房屋产权证。上述二例虽然同样采用了欺骗手段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但是前者采用了将他人住房谎称自己房屋的积极的作为行为,符合诈骗行为在客观方面的形式要件;后者则采用了不向购房者告知“大产证”尚未办到的事实,以不作为的形式骗取购房者的信任,更符合民事上欺诈行为的特征。因此,丙某的行为属诈骗犯罪行为,丁房产商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属民事欺诈行为。 二、法律责任不同 民事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是: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其所负的法律责任是根据民法产生和承担的,目的是使受损害的民事权益得到填补和恢复,具有补偿性的特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上述甲、乙、丁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该条款的规定,故构成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依法可予以撤销,使之归于无效。同时,消费者还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要求欺诈者承担消费者所购商品的价款或受服务费用一倍的赔偿金。 刑事诈骗犯罪所负的法律后果是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它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根据刑法产生和承担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对犯罪行为的处罚,预防和惩治违法行为,教育人们遵纪守法,因而具有惩罚性的特点。 三、二者的最终目的不同 民事中的欺诈行为的实施者,其目的具有多样式,可能以骗取财物为目的,也可能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进行欺诈。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是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如果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及以上的,可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吴国公律师

广东集智求强律师事务所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 1.主观目的不同;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律师普法更多>>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 1.主观目的不同;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2020.10.15 140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1、主观目的不同;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2021.01.12 130
  • 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是什么
    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是什么

    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想受骗者表示某种虚假的事项,我国刑法解释论上习惯于采用“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表述。所谓的“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客观上并不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虚构的事实,既可以是全部的事实,

    2020.02.23 72
专业问答更多>>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01:02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

    1,296 2022.05.11
  •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01:02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 1、诈骗罪得侵犯的客体,主要为他

    7,395 2022.04.15
  • 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的区别 00:53
    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普通的诈骗罪则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首先,两者所保护的法益不同,合同诈

    1,092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